能忘安道十年情,方刻新题光欲生。二叟生生如见访,水迎山送到增城。
忆旧寄戴亚卿酬麦饭豆粥厚意 其二。明代。湛若水。能忘安道十年情,方刻新题光欲生。二叟生生如见访,水迎山送到增城。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贵阳山中杂兴 其三。清代。李良年。有水复有山,岂云非佳胜。昨来桥上眠,临流俯涓靓。玉峡束江腰,红栏竹间映。山矾落不扫,一夜没樵径。忽破水禽栖,僧坊数声磬。
赋得楚姬二首 其一。明代。郑学醇。纤腰浑欲不胜裾,花不如兮玉不如。莫倚红颜轻缓颊,君王留意在商于。
苗户部挽词 其二。宋代。徐积。已矣公归矣,哀哉将奈何。黄宫无处乐,玄冕有谁歌。南越生祠久,东川画像多。孤穷亲党在,共立碣嵯峨。
浴日亭。明代。彭遇。弥明道士罗浮来,夜半重登浴日台。山月影随藤杖去,菊花香伴酒杯开。鲤鱼风落南溟小,铁狗云深北岭嵬。莫谓韩苏人已远,手碑犹自未封苔。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唐代。杜甫。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