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舟系彼岸,共说波涛话。我若归去来,江山胜如画。
题扇面尽寄陈云山中丞。明代。湛若水。两舟系彼岸,共说波涛话。我若归去来,江山胜如画。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读何东莞怀云宜民政颂而吾增邑尹盛剑崖行所无事民无能名同归于循良诗兼赠之。明代。湛若水。莞政宜民有颂声,增江无事民能名。两贤共有循良绩,他日观风一例评。
与僧道升二首。宋代。王安石。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幢香果助设施。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自适。宋代。真山民。年来心迹两悠悠,若比孤云儘自由。既不贪荣安得辱,纵饶无乐亦何忧。一丝风月严陵钓,千里关山季子裘。到底行藏定谁是,试将心事问沙鸥。
清平乐(咏木犀)。唐代。吕胜己。灵心暗属。髻垒黄金粟。寂静虚堂情不足。微步徘徊山麓。蕊珠宫里新妆。生香全似瑶芳。应为莺花留恋,人间暂歇鸾凤。
杂感三首。明代。张煌言。越国年年教习流,朱旗玄甲总沈浮;岁星不识今何在,依旧欃枪挂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