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危不为己,放逐岂忘君。但愿常太平,把酒看白云。
水居饮酒诗 其一。明代。高攀龙。忧危不为己,放逐岂忘君。但愿常太平,把酒看白云。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高攀龙。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寿姜母贺孺人六十初度。明代。董其昌。玉堂清范似金堂,姜女班随谌母行。秀出羽毛丹是穴,阅来陵谷郁为岗。九如介寿歌松柏,六帙冰心照雪霜。不待潘舆驰凤阙,朱阳原说白云乡。
金山寺。宋代。俞德邻。僧舍高低见,潮音晓夜闻。仙凡一水隔,淮浙半江分。鹘冷山腰月,龙嘘海角云。瞿昙端不动,人世几纷纷。
口占示徒。清代。镜明。庭中卓刹竿,悬幡更悬镫。镫明大千界,幡引最上乘。门外河之水,照面复照心。真面何虞皱,道心须要深。
书边事四首 其三。明代。张可大。未得君王丈二殳,人人能说扫穹庐。防边谁上方城略,筹国曾无平准书。四出征兵飞赤白,再言加赋算锱铢。东夷未靖中原动,只恐殷忧不易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