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滩才到又酸辛,倾侧何曾敢动嗔。手捉竹篙供野哭,身流珠汗苦横陈。
精神斗石兼斗水,贾货行冬又行春。博望天河当日去,撑槎未审是何人。
上滩。明代。释今无。一滩才到又酸辛,倾侧何曾敢动嗔。手捉竹篙供野哭,身流珠汗苦横陈。精神斗石兼斗水,贾货行冬又行春。博望天河当日去,撑槎未审是何人。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前题次十峰司宪韵 其二。明代。顾清。南客扁舟欲去时,好风真与客心期。云边已似见乡社,篷底从教卧水师。行路一番嗟往事,诗篇几处有新知。飞来燕子不相识,却上沙头杨柳枝。
筠矶待月。宋代。李弥逊。偶坐松根送落晖,竹风零露湿人衣。乱萤点水只自照,宿鸟赴林犹并飞。玉塔微澜秋月吐,澄江净练夜潮归。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
和王仁仲见寄。元代。钱惟善。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置酒高堂上。明代。黄省曾。釂鼓及兰辰,鸣俦款契宾。缛云生意藻,芳醴动颜春。烛华迟昼短,声妙夺歌新。莫令青岁歇,庭内咏他人。
潺湲阁小立。宋代。陆游。饱食何曾补县官,潺湲阁上倚阑干。水纹靴皱风初紧,花色*红露未乾。薄酒愁边供醉醒,故人梦里话悲欢。孤城正在山穷处,过社今朝尚尔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