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
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四。清代。刘鹗。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次韵寄川无竭并送所撰旃檀林记二首。元代。方回。多生曾结短檠,埋没书蟫不记年。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再过荆州。清代。张鹏翮。楚水悠悠荡月明,轻舠两度暗伤情。垂杨不解含哀意,依旧飞花点客程。
招民表。宋代。朱松。清眠有味日方永,褦襶妨人推不省。疾草尺书招故人,一水未济岂非命。此身何啻千金直,天下未可两臂等。垂堂之戒其敢忘,晚识风波失前猛。天怜我辈少如意,晓起屋梁飞倒景。侧身鸟行溪上路,遥知倚筇唤烟艇。信眉相对真梦寐,岂不惜此一笑倾。莫谈世事令舌强,快读新诗频首肯。与君好恶真磁铁,失足尘途若为骋。北窗风月夜吞吐,持此邀君共幽屏。净洗多生内热尘,更有僧庐千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