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农事及,雨过田水满。呼童具犁锄,耕作趁春暖。
但愿黍稷稔,客至得相款。此外复何求?读书识吾短。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八。清代。刘鹗。春来农事及,雨过田水满。呼童具犁锄,耕作趁春暖。但愿黍稷稔,客至得相款。此外复何求?读书识吾短。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冰雪轩。宋代。王炎。史君甚爱竹弟,欲与渠为二难。岁晚青青玉立,不须俗眼同看。
游牛首山和沈仲律韵三首。明代。章懋。乘兴来山寺,清樽共解颜。院深春昼永,香袅午风闲。短屐行应遍,危栏倦亦攀。白云飞不定,何处是乡关。
笼鸟 其二。清代。戴亨。知机焉蹈此,岂敢怨离群。飞止将安遇,哀鸣亦不闻。低头修翠羽,侧目望青云。遐想冥鸿翼,高骞绝俗氛。
吴门遇朱公子扶母丧归有赠二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三匝啼乌无树依,江南春尽见霜飞。知君不领胡威绢,鸡骨支床一布衣。
移居·其二。魏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