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南北朝。江总。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总。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抗疏归田计已虚,惠文重戴莫踌蹰。当空月朗从圆缺,过巘云闲任卷舒。
玩世不妨身内宝,误人须辨枕中书。茅家仲弟饶供张,可道难兄去不如。
答舍弟敬美觐还复履江右臬任时偕余访道有遇 其二。明代。王世贞。抗疏归田计已虚,惠文重戴莫踌蹰。当空月朗从圆缺,过巘云闲任卷舒。玩世不妨身内宝,误人须辨枕中书。茅家仲弟饶供张,可道难兄去不如。
题一钵庵。宋代。罗从彦。可怜萱草信无忧,谁谓幽兰解结愁。欲得寸田断荆棘,只消长伴赤松游。
以鲁直露湿何郎试汤饼为韵赋酴醾七首 其七。宋代。舒邦佐。爱花莫看花,如饥贪画饼。一笑大江横,此句须参请。
竹梧书舍为蒋仲学题。明代。徐溥。玉山令尹朝天日,时复要予赋竹梧。出屋书声思旧隐,满堂秋色见新图。青苔迸出苍龙角,丹穴飞来彩凤雏。半点尘埃藏不得,凛然清气溢冰壶。
西江月。明代。费宏。舟中夜行,独坐无酒,抚卷作霜月高悬碧汉,画船自泛寒江。银镫独对夜何长,窗外浮光荡漾。可怪曲生疏阔,闲来冷落琼觞。思量无计助清狂,且与青编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