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宋代。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雪。唐代。卢延让。瑞雪落纷华,随风一向斜。地平铺作月,天迥撒成花。客满烧烟舍,牛牵卖炭车。吾皇忧挟纩,犹自问君家。
到京师。元代。杨载。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漓江东下三十里,却惹相思横驶。奇勇忽逢南八面,山若千条飞矢。
如此苍凉,李家村畔,道是英雄垒。址荒人去,数行松树迤逦。
念奴娇 黄达云杰约宴李家村军分校,校址为蔡松坡入粤西治兵所选地。近现代。章士钊。漓江东下三十里,却惹相思横驶。奇勇忽逢南八面,山若千条飞矢。如此苍凉,李家村畔,道是英雄垒。址荒人去,数行松树迤逦。者是当日风云,松坡血泪,一碧成寒泚。同里后贤黄霸裔,指点宏规新起。山月溪流,夜寒籁寂,并说诗情美。国忧乡梦,一时奔迸如水。
琴曲歌辞。升仙操。唐代。李群玉。嬴女去秦宫,琼箫生碧空。凤台闭烟雾,鸾吹飘天风。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丛簧发仙弄,轻举紫霞中。浊世不久住,清都路何穷。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
长歌行。明代。王夫之。搏桑无落景,瑶水无逝波。千岁有问津,微生遂经过。偶零玉露浆,聊弄素女蛾。不知人间秋,落叶纷已多。进酒白玉觞,侑之缓声歌。长旦无凝云,毕景皆赪霞。俯睨星火流,停欢待伊何。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四。南北朝。庾信。高阁千寻跨,重檐百丈齐。云度三分近,花飞一倍低。吹箫迎白鹤,照镜舞山鸡。何劳愁日暮,未有夜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