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送韦参军。唐代。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参考资料:
1、刘丽君.唐诗三百首:哈尔滨出版社,2007.12:274
2、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9
3、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9
4、杨夫立,武红.唐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3年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严维。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羊城秋怀十绝 其九 马上。明代。郭之奇。荷气兰光秋更清,看花马上倩花迎。自怜得意如花意,敢向花前见俗情。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宋代。苏轼。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竿上鲸鲵犹未掩,草中狐兔不须惊。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向不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答山侣。唐代。白居易。颔下髭须半是丝,光阴向后几多时。非无解挂簪缨意,未有支持伏腊资。冒热冲寒徒自取,随行逐队欲何为。更惭山侣频传语,五十归来道未迟。
遣怀四首 其四。明代。黄仲昭。穷达看来是偶逢,苍天影响竟梦梦。老亲菽水贫能乐,浮世风波梦亦慵。白骨终须随劫化,黄金何用觅侯封。试看旧日豪华地,断础荒烟积翠重。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无成父。宋代。赵蕃。雨落余雷风罢狂,二更江月照苍凉。蓬窗白发醒无寐,感此虫鸣草岸旁。
郴江百咏 其五 藏春亭。宋代。阮阅。百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有人来问春何在,向道花间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