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

清平乐·春归何处朗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参考资料:

1、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12 .

2、倪木兴 .《唐宋词精华》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71 .

3、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四册》(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720 .

4、徐荣街,朱宏恢 .《唐宋词百首译注》 :徐州师范学院 ,1978 :98 .

清平乐·春归何处创作背景

  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参考资料:

1、黄墨谷 .《唐宋词选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166-167 .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

猜你喜欢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

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

()

湛露承恩日,清秋介寿时。名标循吏传,望叶淑人诗。

周甲欣何似,生申允若兹。淡江盘老鹤,洛水献灵龟。

()

豫为终制付诸儿,莫待飞腾变化时。

涑水书仪非含玉,魏公治命欲披缁。

()

惊鱼时出浪花雪,短鬓凉吹水面风。远客行船秋色里,谁家吹笛月明中。

()

我从潇湘来,苦忆潇湘水。不见潇湘见明月,月下关山几千里。

去年秋气入悲歌,今年秋来情更多。张翰莼鲈等闲事,扁舟不决当如何,香王老人发奇想,宦海苍茫支奇舫。

()

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
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无漏得多年,结就因缘。
修成功行满三千。降得火龙伏得虎,陆路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