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清平乐·秋光烛地。宋代。陈师道。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曾赞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他的词纤细平易,如《蝶恋花》:“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计重回顾。”《南乡子》:“花样腰身宫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菩萨蛮》:“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都是较有名气的词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词风的,则是这首《清平乐》。
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开宗明义,写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气氛。“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进一步写秋景,含着露水的树叶,由于秋风的吹动,纷纷落下,连树上的鹊雀,也被惊动了。言简意赅,细腻生动,几个字,便勾勒出一个正在落叶的生动画面。“一叶知秋”,作者抓住了这一最有特征性的动态,一下子把秋景写活了。语言、画面、意境,都活灵活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凉的:走廊的脚步声没有了;火炉里散发出木柴燃烧后的香气。夜深了,“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吹熄了蜡烛,月光却照进屋中;词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将衣披在身上。
这首词,情意深婉,用语精警,笔力拗峭,颇能代表陈师道的词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陈无己所作数十首,号曰语业,妙处如其诗。但用意太深,有时僻涩。”这样的优点与缺点,在这首词中均有所体现。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题江干初雪图。宋代。戴表元。断树寒云古岸隈,渔翁初拨小船开。看渠风雪忙如许,还有鱼儿上钓来。
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宋代。梅尧臣。春雪满蓑笠,海边先燕归。千林新改叶,百衲旧来衣。溪水从何至,山云自解飞。报言岩下客,斋钵笋应肥。
次韵陈钧甫郊行。宋代。邓林。黄尘败素意,出门惬郊行。野鞠含冷焰,岩松起寒声。高山唐业崇,流水晋时清。拾薪归底用,石鼎待弥明。
至永平。明代。释函可。去国刚三日,明朝欲到关。故人从此尽,秃鬓自今斑。马恨如风疾,心拚似石顽。低头思二士,一望首阳山。
福山港口待潮。元代。陈基。吴山如画楚江平,消得孤帆半日程。潮落沙头才一尺,舟停江口复三更。时清不识风波险,世乱方知性命轻。坐拥貂裘待明发,临流空愧鲁连生。
宜城放琴客歌(柳浑封宜城县伯)。唐代。顾况。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头髻pE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