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代。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行客:过客;旅客。
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2、禾稼.《小儿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页
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参考资料: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年:第195页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临江仙 舟中。元代。梁寅。十日江程春过半,渚青新长芦芽。李花几树间桃花。嫩黄烟际柳,远白水边沙。老子老来心似水,肯教愁绪如麻。扁舟来往似仙槎。还家今有日,那得更思家。
超然台寄子瞻学士。宋代。司马光。使君仁智心,济以忠义胆。婴儿手自抚,猛虎须可揽。出牧为龚黄,廷议乃陵黯。万钟何所加,甔石何所减。用此始优游,当官免阿诌。曏时守高密,民安吏手敛。乘间为小台,节物得周览。容膝常有余,纵目皆不掩。山种远布张,花卉近缀点。筵宾肴核旅,燕居兵卫俨。比之在陋共,为乐亦何歉。可笑夸者愚,中天犹惨惨。
河阳月简颜光宏。明代。李德。胡角啾啾悲石裂,颜郎夜醉河阳月。越姬飒遝舞秋风,芦笋含商五情热。请看天上青云道,桂花落尽霜娥老。雌鸾鸳怨玉楼寒,三尺青丝变秋草。
颂古联珠。宋代。释了元。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登文塔。明代。刘三才。缥缈风烟万里开,招提乘兴漫登台。终南紫气来三辅,极北浮云净九垓。雁外晴丝飞浩荡,尊前塔影落崔嵬。瀛洲遗址仍相望,共看文芒射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