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宋代。吴激。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
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华颠:头上白发。
远离故乡的游子,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而作为被强留仁金的吴激来说,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对这种归心似箭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思乡的浓烈情意。
上片“夜塞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残月照吟鞭”,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一个“寒”和“照”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泻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这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词的下片,“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作者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水乡之美景,诱发了他对谙熟事物的亲切感。莹白的水边鸥鸟,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诗与画的交融,可以说与王勃笔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作者思绪转向身边细事。“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此情此景,十分亲切动人。初唐诗人贺知章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虽没有儿童笑问的场面,但儿童“牵衣”,“笑我”头发已经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场景,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难以忘怀的思念。
吴激早年在宋朝甚有声名,春风得意。此时屈仕北国,贰臣之疚自不待言,而思念故乡之情也只能托归来的游子之口道出。整首词造语清婉,哀而不伤。那无可奈何的思乡情丝仍能激发起读者深切的同情。
吴激(1090~1142)宋、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吴激。吴激(1090~1142)宋、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滕县闻留雍之命遂自夏镇觅舟回南漫赋。明代。李孙宸。一身北走又南游,解却征鞍上小舟。踪迹乍同江上梗,心情仍愧泽边鸥。回看道路浮云隔,此去山川王气收。国子先生官自冷,逢迎那得到沧洲。
小野堂对菊。明代。郑善夫。小野堂前菊,相逢满意花。诸君抱冰雪,散地有烟霞。傍月神犹整,当歌影故斜。异时追此夕,萧瑟向瑶华。
沁园春 月夜渡江。清代。陈维崧。粉月一规,雪浪千条,何其皓然。正稀微吴语,佛狸城下,参差楚火,胡豆洲边。忽听江楼,谁吹横笛,今夜鱼龙讵稳眠。推篷望见,秣陵似梦,瓜步成烟。扬州更鼓遥传。记小杜曾游是昔年。奈迩来情事,鬓丝禅榻,当初况味,绿斝红弦。万古精灵,六朝关塞,都在蟂矶牛渚前。吾长啸,把一杯在手,好个江天。
观史有感。元代。叶颙。闲中观史册,感慨泪潸然。幸喜平生拙,惊呼异代贤。张良知说驾,范蠡解乘船。馀子乘酣者,贪杯醉不眠。
李龙眠莲社图。元代。吴师道。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丁未四月与李叔佩还钱塘道浦江井坑岭赋此诗。宋代。郑刚中。扁舟绝惊涛,芒履陟修岭。跻攀虽小劳,窈窕岂人境。巨石开双关,有道细如绠。其中渐宽虚,阔步随所逞。古木垂嘉阴,一覆馀里顷。寂寂艳山花,沈沈晦龙井。时有飞泉落,喷薄珠玉冷。毛骨皆清凉,反顾发深省。麋鹿闻人声,骇去山之顶。春禽正对弄,决起不留影。岂知道上翁,甚爱幽独景。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领。负负出前山,迟疑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