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忆钱塘江。宋代。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钱塘江:亦作“ 钱唐江 ”。 浙江的下游,称钱塘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昔年:往年;从前。
归帆:指回返的船只。
好是:好像;犹如。亦作”好似“。
涵:包含。
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感兴七首 其五。元代。陈高。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年去射策,临老犹儒冠。
次观梅韵。明代。莫止。树树梅开院宇宽,红酣白晰总宜看。微风小径青烟敛,细雨春城晓色寒。石畔倚栽苔蚀遍,天涯折赠使逢难。犹怜节候今年晚,赏到花朝意未阑。
看花回。清代。陆求可。十里西湖二月天。红紫暄妍。苏公堤上沽春酒,向桃溪李径留连。花神如解意,尽吐樽前。醉折红英插帽檐。春色嫣然。金铃着意深深护,忍听林表啼鹃。止容轻粉蝶,双宿双穿。
出燕别大哥三哥。明代。袁宏道。长安二月时,阳缓北风厉。霜刃割地皮,古木领寒气。纷纷骡马尘,晓起如云辟。置酒上南冈,别我好兄弟。一母生三人,顶踵皆相类。发愿穷无生,百劫相砥砺。言前识锋机,死里寻关捩。居身如竖铜,蓄口唯谈义。兄性温而真,弟性坦而毅。余性兼宽猛,弦韦时相济。堕地便同根,飞天亦共翅。一旦忽分首,能不添憔悴。白马望吴门,惨淡无边际。畏路如畏虎,猜官如猜谜。长兄见老成,劝余勉为吏。钱谷慎出入,上下忌同异。小弟发狂谭,兄言胡乃赘。胸臆自可行,荣枯安足计。纵使挂弹章,亦只数行字。八十日彭泽,独非男儿事。言罢日西沉,强起各分袂。马尾对马尾,东西倏异位。欲哭近妇人,一笑飞寒泪。
立春日斋居对雪忆元美。明代。李攀龙。斋居何所作,春雪是佳期。净入年华浅,光含暝色迟。鸣弦流艳曲,拂简映新诗。此夕山阴客,扁舟兴可知。
和李雁湖晚春即事八首。宋代。吴泳。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閒汉绮园。碧落青嵩无用买,湖光一曲道真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