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

哥舒歌朗读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注释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哥舒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后西北人民为歌颂其战功而作。哥舒翰多次击退吐蕃侵扰,改变了边境的局面,总体上起到了安定边境作用。因而,当时就有民谣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2、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西鄙人朗读
()

猜你喜欢

越绝晓残蝴蝶梦,单于秋引画龙声。

()

先生能发公羊学,畏友重开此日筵。后至莫辜宾客会,清时那有党人篇。

石犀取悦终为病,木雁论材或自全。奈此洛阳风雨感,且拚一斛醉来眠。

()

一床破帐护衰翁,席捲俄随掠骑东。与妇同围肤炭火,呼儿排作肉屏风。

从来不起羊羔想,困倒何妨蝶梦通。乱世流离多露宿,盖头有屋未为空。

()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

众险历已穷,千盘堕幽渺。西见青莲花,娟洁万象表。

夕气收秦川,蜃市竞纷扰。渐觉明霞昏,忽讶繁星绕。

()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