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唐代。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
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老木:枯老的树木。’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图,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6-1297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韦庄。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漳州写怀。金朝。吕信臣。秦川西去远,不意过漳川。归梦三千里,羁愁二十年。谋生空白发,行路若青天。馀事休相问,相留只醉眠。
偈颂四十一首 其二十八。宋代。释普宁。昨日晴,今日雨。春夏交承,时节顺序。一似林下衲僧,不越规矩。三月安居,克期而取。西天以蜡人冰,云峰以铁弹子。建长亦有一条活路,饥则餐,渴则饮,闲则坐,困则眠,以此为据。诸人但任么参,决不赚忤。
过庐山。宋代。李曾伯。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景眼色青。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四。宋代。释居简。瞿昙几个舌头,众会几个眼睛。头头物物,刹刹尘尘。自瞒犹自可,最苦是瞒人。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南北朝。江总。四知无矫志。二施启幽心。简通避人物。偃息还山林。曲涧停驺响。交枝落幔阴。池台聚冻雪。栏牖噪归禽。石彩无新故。峯形讵古今。大车何杳杳。奔马遂骎骎。何以修六念。虔诚在一音。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