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唐代。李白。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参考资料:
1、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326-32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恭挽钦慈皇后二首 其一。宋代。毕仲游。神考当天日,宫闱祝燕禖。日符元有感,坤轴欻先摧。追册音容閟,攀号吉葬哀。行知九虞祭,钦圣仗同回。
渔父词五首 其二。明代。刘基。白鹭洲边好月明,赏心亭下暮潮平。红米饭,紫莼羹,自是无愁过一生。
送圆上人还五台。明代。杨巍。清凉古佛地,有屋傍西台。涧雪春仍积,岩花夏始开。已知苦行满,想见文殊来。二虎倘无恙,为予问讯哉。
夜。清代。金玉冈。一夜孤篷雨,新潮涨旧痕。野航轻似叶,小县冷如村。贴水编茅屋,沿堤抱柳根。又随萍梗伴,暂过酒家门。
秋晚斋居 其三。元代。仇远。乾坤身世一蘧庐,南北东西总可居。此去三年韩博士,向来四壁马相如。移文早遣仆徵米,攲枕夜听儿读书。驾驷乘骢非我事,不如醉兀小肩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