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苛政猛于虎。两汉。佚名。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壹:真是,实在。(4)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湘灵鼓瑟。唐代。庄若讷。帝子鸣金瑟,馀声自抑扬。悲风丝上断,流水曲中长。出没游鱼听,逶迤彩凤翔。微音时扣徵,雅韵乍含商。神理诚难测,幽情讵可量。至今闻古调,应恨滞三湘。
失题。宋代。朱继芳。千年白蝙蝠,来往扑人衣。洞黑鬼相语,天寒僧未归。岩温生石乳,烟起作林霏。城里遥看处,唯应一翠微。
上山。宋代。李廌。登山盖有道,迂叟真名论。不困在徐行,不跌由足稳。斯言可铭佩,万事为节撙。推之为躬行,天下国家本。
沁园春 桃花源次夫子韵。清代。顾太清。一夜东风,吹醒桃花,春到人间。趁月朗风柔,扁舟一棹,绿波渺渺,花影珊珊。洞里有天,天涯有路,风月莺花终古闲。惜春去,怕桃花结子,冷落神仙。此中大好盘桓。有人面、依稀似旧年。怅前度刘郎,如今老去,玄都种树,树已含烟。日暮天寒,露滋风损,开落无心谁与传。认不出,似婷婷倩女,素魄娟妍。
南粤行。明代。皇甫汸。南粤由来本受降,置亭列障赐称王。丹砂岁岁通勾漏,白雉年年献越裳。曾是金缯忘汉德,也因玉帛阻炎荒。炎荒迢遥限疆土,君王中叶恢英武。校猎谁云汉武雄,安民不让周文怒。昆明习兵深凿池,细柳行营远劳师。羽檄流星飞甲胄,楼船横海蔽旌旗。楼船羽檄下缤纷,刁斗衔枚处处闻。甲胄夜开鱼丽阵,旌旗朝合虎贲军。神谟不战已威加,陀王纳款遂踰沙。指顾泰山盟作砺,并吞瀚海化为家。马援功期勒铜柱,捐之议寝弃珠崖。珠崖铜柱古如此,瘴疠氛祲万馀里。奋身欲屠象郡城,膏血直溅龙门水。始知陆贾善行成,肯学张骞虚奉使。留滞周南望九重,请缨天北恨无从。六月凯旋歌薄伐,一朝书奏愿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