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唐代。岑参。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碛:沙漠。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春寒。明代。文彭。腊尽期春至,春来寒更隆。凝云初漏日,舞雪又旋空。惨惨阴生涧,重重箔护风。梅花消息近,应只在墙东。
春兴。宋代。陈以庄。轻衫短帽久尘埃,零落香篝愧麝煤。春半工夫花绣了,社边消息燕衔来。岂无绿野供千骑,幸有黄封可一杯。明日清明能出否,凭谁先为扫莓苔。
赠韩粹。宋代。许应龙。凤城久矣饮韩公,华胄重来振祖风。关决藩条明且恕,待人接物春融融。散为和气遍南土,雨顺年丰民按堵。海沂虽喜赖王祥,骥足治中难久驻。向来文惠粹瀛洲,藉藉声名动冕旒。愿君凌厉绍前美,南涧事业当同休。于今且庆生申旦,敬爇瓣香祈鹤算。中秋节近月婵娟,正好平分通夕宴。君家自有旧毡青,合上星辰听履声。明年此会知何处,宣劝黄封下帝廷。
牡丹诗二十首 其五。清代。丘逢甲。花发唐宫御宴稀,娇红如泣怨斜晖。临轩莫念元舆赋,更遣君王泪满衣。
代牡丹酬答。宋代。田锡。舒元舆是赋家流,我有余妍不尽收。今日谢君贻好句,恨无双佩略相酬。神仙见谪情虽薄,风雨相轻恨未休。为报悦人须以礼,不同苏小而惭羞。
黄河舟中述怀二首 其一。明代。童冀。昔年承召沐恩波,投老飘零感慨多。清梦常时怀绛阙,白头今日过黄河。朔云鸿雁来边塞,落日牛羊散近坡。最忆故山茅屋好,春风日夜长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