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草。宋代。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这首诗名为咏草,而实非咏草,只是借草抒情,构思奇特,别有风味。
古代诗人多以草写别情,诉离忧,白居易的“萋萋满别情”,就是一个典型。
此诗首联出句似乎是韦应物《滁州西涧》头尾两句的合成:“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面对这一境界,诗人提出不知谁懂得忘忧这个奇怪的问题,但似乎没回答,其实不用回答,就是“草”。
颔联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这两句写得好,“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更富鲜明的形象;“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拟人的韵味,更富动感。
颈联逆转,赋予“草”以异样的情味: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头城下“但寒烟衰草凝绿”,是否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草”则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无穷惆怅。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国,却不能重生再造。
尾联结情。诗人怅望“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遥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飞烟灭”,绝代佳人绿珠早已“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无穷感慨不由涌上心头。可再往深处想,人还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是统统都可以抛弃的。想到这,诗人的心渐渐平静了。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
俞紫芝。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
苏李别图二绝 其一。明代。符锡。海上羝乳誓不归,故人何处想音徽。忍看执手沙场别,天北天南泪满衣。
谢益仲惠黄鸡苦笋新茶三物书意勤渠欲索鄙制。宋代。冯时行。明月山中谢惠连,远将何物饷柴门。仙归碧落鸡遗种,龙入丹渊竹有孙。欲索风骚供咏味,仍分雪乳涤蒙昏。殷勤雅意知何报,待把禅宗与细纶。
日暖万年枝。唐代。郭求。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烟。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若承恩渥厚,常属栋梁贤。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
送人赴举。宋代。黄庭坚。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南岳纪游 其九。明代。黄廷用。岷山迤逦开南岳,端拱重华此帝乡。廿载摛文亲玉案,一朝分檄领衡阳。登台载酒天花舞,勒石留诗涧草香。芒屦閒攀危磴上,境非蜀道亦羊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