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抬起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夜坐书怀示伟度穆庵。清代。薛福保。流泉㶁㶁轩窗隈,窾木屡击镫花摧。起看斗柄惜长夜,跬步佳客如瀛莱。窥编欲友千载士,灵意翻被陈人埋。卷书凝坐自怡适,忧端硉矹未可排。西溪故墟不可到,北堂已见霜鬓皑。曾参于外不一宿,肯以朝市荒南陔。尤嗟仲氏意独悴,一病两见钻冬槐。楚泽燕云各蓬散,书如束笋愁相催。各怀恳恳苦相忆,斐然诸弟孰与裁。径思鼓枻渡江去,松竹及此华年栽。踟蹰既乏卖药业,亦愧农圃能耘培。太行苍翠已满眼,东风吹我西去埃。秦关一入行自脱,长安虽好非吾怀。还须炙輠向稷下,桃梗聊避士偶咍。白鸥浩荡任去住,吾计于此良恢恢。偷闲息鞅暂为乐,登临幸有名池台。隆冬泄阳苦无雪,天心悭绝不可回。忧时活国岂我责,妍暖趁弄城西梅。百年鼎鼎若惊电,烦忧坐使流光隤。好作南烹共呼食,子有三径吾能来。
用前韵吟寄所思末一章代为答 其三。明代。王彦泓。为感临歧嘱咐音,客中从此戒愁吟。离悰已是难支遣,更戒愁吟愈不禁。
至日宿蓝坑小民居,竹柱荻壁,壁皆不土。宋代。杨万里。一路都岑寂,蓝坑分外荒。屋疏茅送月,壁密荻分霜。病趾催趺坐,残更妒晓光。暖寒无上策,来早借朝阳。
和王胜之游普明院。宋代。蔡襄。昔贤履道第,平时洛都选。门外多风尘,林端出台殿。名园迤逦清,小径萦纡转。脩竹环数亩,可爱清不变。冰生流水静,叶尽危巢见。晴日破云来,游鱼过池面。君意高如鸿,孤超遗健羡。兹游恐难屡,历览岂云倦。放怀穷幽趣,回首抱归恋。裁诗赋景物,芬葩有馀绚。呼童秣予马,追閒性所便。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百花洲。元代。周砥。洲上百花明,春流日夜生。祇看维客棹,无复度霓旌。落日山如旧,东风鸟自鸣。萧条千古意,离别暗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