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柳梢青·灯花。两汉。张林。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东汉人。章帝时任尚书。尝上书言县官经用不足,应恢复武帝时按等级给予均田之制。...
张林。东汉人。章帝时任尚书。尝上书言县官经用不足,应恢复武帝时按等级给予均田之制。
挽李法曹一凤内子。宋代。刘克庄。□□藁砧死,先畴自垦耕。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六歌 洞庭波。清代。方殿元。洞庭波,欲渡不得忧如何。岷峨六月下雪水,九江不流平如砥。朝朝日月镜中开,时时兰芷香风起。自从氛祲飞鲸鳄,白浪如山断衡霍。蛟龙一夜失窟宅,昼日冥冥风雨恶。四山阴火烧白骨,归梦无津湖水阔。夜半寒笳吹一声,哀猿尽叫丹枫脱。湘灵听之罢鼓瑟,九疑无路千峰黑。一时弹断五弦琴,惆怅南风来不得。江南日夜造楼船,澄清望断在明年。羁客穷途谁不老,何日湖边看春草。
寿程彦彪签判乃翁。宋代。阳枋。黄钟宫动夏秋分,夜来一雨如倾盆。从云洗尽金天浑,老星见程家门。老人降生叙南村,昔日闻名今黄论。耆英侍坐聆嘉言,八窗玲珑笑语温。千载一朝逢漆园,夹拶小涧开窗轩。云鸡月犬闻朝错,衰情晚态常相存。翠竹紫凤高胜骞,梧枝袅娜棲雏鵷。琴弹碧玉箜篌蕃,炉养白砂贤弟昆。胎仙三叠飞舞翩,玉液九转朝昆化。沆瀣为饮为饮霞为餐,菊酒酌客香盈樽。欲随枕石漱潺湲,只恐鼎养归天阍。九老图中姓字尊,月倦指点诗轻扪。莫学刘陵穷溪源。尽亲见眼前七世森仍孙。
西园辨兰亭。宋代。吕大防。手种丛兰对小亭,辛勤为访正嘉名。终身佩服骚人宅,举国传香楚子城。削玉紫芽凌腊雪,贯珠红露缀春英。若非郢客相开示,几被方言误一生。
和黄子功壁间伯皋次公韵 其一。宋代。韩淲。天地一息大鹏风,未信逍遥尺鴳同。彼此衰荣无定在,人生元自不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