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北朝。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总。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酒醒。明代。林鸿。酒热中夜起,散发微风前。烦襟忽冲散,高咏苍凉天。湛池和露藉,虚庭留月眠。宁知明日事,聊复一欣然。
江城梅柳,惯得春先处。催趁风光上歌舞。见九衢、车马流水如龙,喧笑语,罗绮香尘载路。
欢娱多暇日,尊俎风流,重见承平旧官府。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好惜取、韶华醉连宵,更莫待、收灯酒阑人去。
洞仙歌(辛卯嘉禾元夕作)。宋代。丘崈。江城梅柳,惯得春先处。催趁风光上歌舞。见九衢、车马流水如龙,喧笑语,罗绮香尘载路。欢娱多暇日,尊俎风流,重见承平旧官府。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好惜取、韶华醉连宵,更莫待、收灯酒阑人去。
钱塘买舟西归。宋代。廖行之。畴昔春江上,诗成感旧游。重来正炎日,还复理扁舟。兴逐轻帆远,愁随急雨收。三年四来往,依旧水东流。
阳山。明代。高启。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卧病。清代。张冲之。薄宦愁多病,乡心忆故居。山泉频调水,园吏例供蔬。瘦骨难扶杖,荒城苦借书。有身应有患,即此悟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