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之零陵郡次新亭。南北朝。范云。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零陵:县名,属湖南省。次:停留。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南,即劳劳亭。
江干:江岸。干:水边。
天末:天边。
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颿(fān):同“帆”。
南朝齐永明十年(492年),作者范云出使北魏,归来不久便被任命为零陵郡内史。此诗是他前往赴任,刚刚离开京城,在新亭止宿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颜邦逸.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85-87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范云。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送人之冷泉。元代。善住。兹游无伴侣,远树独依依。日落征帆急,天寒过客稀。断云随竹锡,残雪照麻衣。应渡西湖去,闻钟入翠微。
过江一绝。明代。王世贞。江豚吹浪浪花飞,无数征帆下钓矶。饶他北固山头色,不傲江南旧布衣。
送彦材居贞 其一。明代。蓝仁。二郑才名世并传,自成同气亦家贤。石渠有待书重校,宣室遥知席欲前。对雪肯过安道里,临风长望季鹰船。春光浩荡青云阔,目送双鸿上九天。
西江月。宋代。石孝友。歌彻秋娘金缕,醉扳织女云车。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好景凭诗断送,闲愁著酒消除。镜中丝发莫惊呼。春满珠帘绣户。
关山月二首 其二。南北朝。徐陵。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苍茫萦白晕,萧瑟带长风。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宋代。黄庭坚。人生欲长存,日月不肯迟。百年风吹过,忽成甘蔗滓。传闻上世士,烹饵草木滋。千秋垂绿发,每恨不同时。李侯好方术,肘後探神奇。金樱出皇坟,刺橐览霜枝。寒窗司火候,古鼎冻胶饴。初尝不可口,醇酒和味宜。至今身七十,孺子色不衰。田中按耘鉏,孙息亲抱持。却笑邻舍公,未老须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