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只那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更:再,重。
檐:屋檐。
子规:杜鹃鸟。
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送郑喧宣伯赴赤那思山大斡耳朵儒学教授四首 其四。元代。张翥。晨发戒行装,风沙碛路长。油鞯白鼻马,蓝绶赤铜章。文学重新命,□□□□□。□□□□□,□□□□□。
谒金门(春晚)。宋代。吴礼之。风乍扇。帘外落红千片。飞尽落花春不管。斗忙莺与燕。往事上心撩乱。睡起日高犹倦。料得伊家情眷眷。近来长梦见。
春日早朝。明代。胡庭兰。碧虚澄雾九衢分,太极含晖万象新。阙绕祥云开凤翼,旗沾瑞露湿龙鳞。鸳行肃穆瑶阶曙,人意融和玉烛春。白首丹心瞻帝座,九天红日见尧仁。
长歌行。清代。陈德正。日月逝不处,少壮能几时。行行薄暮景,去去不可追。衰颜坐自槁,华发无再缁。天运有时极,人寿安可希。饮食拳形体,魂魄来居之。吾生一侨舍,日久终须辞。所忧名未立,腐草忽同归。茫茫百世后,知我复为谁。寸心揽万古,中亦有所持。长歌泣泗下,千载魂同悲。
南归诗十九首 其十九 抵家。明代。李流芳。伯兄性寡营,生理日萧条。两弟皆食贫,汲汲度昏朝。为农力不任,课儿亦无聊。馀润或望余,自顾无脂膏。今当遂长往,念此中心焦。勉谢诸兄弟,此非人力邀。吾宗自薄祜,先达皆早彫。从兄与仲氏,当年踵登朝。至今同籍人,秉枢冠百僚。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大命既有制,露电安可饕。我虽老风尘,寿命较已牢。与其夭斧斤,宁以樗散逃。伤彼泉下人,悯我道路劳。兄弟更相慰,烹蔬倾浊醪。婆娑阿母旁,此乐何陶陶。富贵有此否,何乃为我骄。天伦岂世情,菀枯同所遭。但当崇令德,慎勿望门高。
题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元代。尹廷高。青山不改重华世,玉瑟空馀太古音。遗恨湘江流不尽,至今眉黛锁遥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