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宋代。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陂田:山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两两:成双成对。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清代。王国维。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示诸子。宋代。苏辙。诸子才不恶,功名旧有言。穷愁念父母,心力尽田园。志在要须命,身闲且养源。游鱼脱渊水,何处有飞翻。
游东林寺。明代。蓝智。隔溪兰若有云住,背郭草堂无酒赊。秋色琅玕亭外竹,天香薝卜坐中花。千年龙象当山殿,八月鲈鱼上钓槎。一二老僧皆旧识,松根敲火试春茶。
雪馆山茶。宋代。高文虎。江南嘉木蔚苍苍,能与山梅次第芳。叶厚耐擎三寸雪,飞初怯受一番霜。
偏忆江南,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低傍小桥,斜山疏篱,似向陇头曾识。暗香孤韵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省共萧娘笑摘。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澹粉晕酥,多少工夫,到得寿阳宫额。再三留待东君看,管都将、别花不惜。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
花心动·偏忆江南。宋代。刘焘。偏忆江南,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低傍小桥,斜山疏篱,似向陇头曾识。暗香孤韵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省共萧娘笑摘。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澹粉晕酥,多少工夫,到得寿阳宫额。再三留待东君看,管都将、别花不惜。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
屠苏开宴旧时传,楮币承恩此日偏。六出花飞沾帝泽,满朝虎拜庆尧天。
灵台已奏春如闰,太史将书岁有年。况欲发藏怜远戍,伫看南北净烽烟。
立春前二日雪中谢赐元旦宴钞时岁庚子两立春也。明代。温纯。屠苏开宴旧时传,楮币承恩此日偏。六出花飞沾帝泽,满朝虎拜庆尧天。灵台已奏春如闰,太史将书岁有年。况欲发藏怜远戍,伫看南北净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