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93-394页 .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灯。唐代。李商隐。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苏学十题 其三 百干黄杨。唐代。朱长文。宝干多材美,孤根一气同。春馀花淡薄,雪里叶青葱。蕃衍非人力,坚刚禀化工。寸枝裁玉轸,可助舜南风。
寄熹公。明代。高启。禅居紫阁阴,欲去问安心。野岸随流曲,山门隐树深。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明代。陈子升。四千里许恭参谒,一两日来那便辞。欲去重看人世佛,本来教得自家师。石松拱立如相送,涧竹扶行胜自持。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
小重山。宋代。周紫芝。溪上晴山簇翠螺。晓来霜叶醉,小池荷。琐窗秋意苦无多。帘绣卷,黄菊两三窠。小睡拥香罗。起来匀醉粉,玉垂梭。只愁无奈夜长何。你去也,今夜早来么。
诗冢歌。清代。潘世恩。九龙之麓梁溪旁,诗骨乃有名山藏。文字精灵一点埋不得,熊熊奕奕万丈腾光芒。古今诗人代有几,大抵苍蝇附骥尾。啾啾啼出鲍家坟,至今寂寞荒烟里。晴沙先生选诗一千一百有十人,残编断简堆积高于身。何来贾生出奇计,瘗之石穴千载留其真。君不见,伯鸾不作长康死,名士风流长已矣。白杨树下冢累累,地角天涯竟何是。精魂寄与残诗俱,萍聚沙抟偶然耳。朽壤谁争牛耳盟,故鬼豪吟新鬼喜。我思英雄事业才人诗,一例皆欲流传之。选家意见各区别,沧海岂必无珠遗。傥使欂栌杗桷供博采,安在单词只句不与风雅相扶持。藓合苔封付岩薮,姓名零落知谁某。得无地下修文广额收,光怪不许人间有。呜呼冢中诗魂兮听我歌,笔将汝扫墨汝磨,生前曷不驱吟魔。龙蛇蚯蚓一抔土,贤愚同尽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