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朗读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译文

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藏腿难蔽身。 有如咱张公子,飞扬跋扈在风尘。

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

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在易水滨高唱燕歌。

等你归来,我们相聚泰山上,我们一起隐居,当个好邻居。

注释

尧祠:祭祀尧帝的祠堂,在充州城东泗河金口坝附近,拿圮。张十四I李白友人,生平不详。

猛虎:喻张十四。

张公子:即汉成帝刘骜。这里借指张十四。

肮脏:亦作抗脏,即高亢正直。

屈彼淮阴人:汉淮阴侯韩信失意落泊时,曾忍受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而终于功成名就。这里以忍辱全志的韩信比拟张十四。

击筑:典出《史记·剃客歹lJ传·荆轲传》,言战国末刺客荆轲游于燕市,曾与高渐离结伴,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自抒哀乐,旁若无人。这里用燕市击筑来点明诗人与张十四的深厚友谊。筑:古代弦乐器,像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7-128

2、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01-602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创作背景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是天宝四载秋(745)作于鲁郡瑕丘(今充州)。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7-128

  诗中并没有对尧祠一蒂景物描写,而是引用典故,借以抒发感慨,排道悒愤。继而诗人张开想象的羽翼,驰聘于人间天上,古往今来,任感情的波澜起伏变幻组合。怀着美好的愿望入京,又经受幻想的破灭的失望而引起愤慨。人生无常,诗人感想万千,宣泄于诗中。表现了诗人豁达奔放的襟怀、崇高的情操和不懈的追求,也表达诗人对当时朝廷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之意。

  首两句:意思是猛虎伏浅草始终难以遮掩猛虎的身体,猛虎喻友人。

  第三、四句:“肮脏”二字表明张公子正直不阿的态度,“风尘”明指社会,暗指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肮脏”与“风尘”形成鲜明的对比,直言道出张十四因秉性刚直不阿,难以避免被人排挤、迫害的遭遇。暗喻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使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而感到惆怅、苦闷以及愤懑。

  第五、六句:“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是用了淮阴侯韩信受辱之典,意在表达猛虎伏浅草终莫能掩。在词语的运用上,也表现出独有的特色。上句“岂无横腰剑”中的“岂”字与下句“屈彼淮阴人”中的“屈彼”二字,前后呼应,不但增强了语气,而且一个威武不屈之士的形象也一跃然而出,表现出极大的力量。

  第七、八句:“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无疑是借荆轲于易水河畔辞别高渐离之典,赞其为豪气英雄。如此,于风尘漂泊中的张十四伟直不阿的形象跃然纸上。

  末两句:明确指出诗人希望能与张十四一起隐居,反衬出诗人的政治抱负落空,使诗人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

  全诗借助送别张十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未来的深切向往。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疏率君堪爱,无心宦又高。

身思眠白屋,人勉着青袍。

()

燕南三世识非罴,谋策江淮见吐奇。千载五龙扶日毂,十年两袂各天涯。

知公卜筑聊如此,嗟我求田昧所之。遥想园亭宾客会,梦飞胡蝶到芳帷。

()

小阁腾腾人似醉。鸣阶簌簌霜林坠。起向楼头看雪意。云犹未。雁声一片江风起。

官里从容何日是。偷闲著便寻幽事。见说小桥清浅水。梅欲蕊。吟边陡觉添风味。

()

暂辞经幄下山邮,独愧官曹有去留。天上群仙归袖领,月中诸帝相神游。

云深辇路苍崖合,风落离宫锦树秋。试问未安新学舍,旧名曾护碧纱不。

()

日落天泉暮,烟虚习池静。镜潭明月辉,锦帻流霞景。

花摇仙凤色,云浮濯龙影。欲识江湖心,秋来赋潘省。

()

严秋朔气至,敌骑寇边城。军符星流急,中夜起徵兵。

鱼丽按图列,龙韬应机呈。前军白刃交,格斗声鏦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