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吴兢。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访题表兄王藻渭上别业。唐代。郑谷。桑林摇落渭川西,蓼水瀰瀰接稻泥。幽槛静来渔唱远,暝天寒极雁行低。浊醪最称看山醉,冷句偏宜选竹题。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
少年游 江景。清代。董俞。白蘋古渡,丹枫远寺,好景正深秋。暮岭重重,寒霞片片,江路去悠悠。羁游汗漫,寸心千里,回首不胜愁。渔沚歌残,柳桥人散,凉月伴孤舟。
和曾舜卿秋日偶成。宋代。张侃。久无名酒共君倾,静对溪山悦我情。雨沁荷花多退色,风穿梧叶强成声。乾坤纳纳从来大,岁月堂堂未用惊。甚欲著书传后世,只愁议论太平平。
酬朱监纪四辅。清代。顾炎武。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任公钓台。宋代。喻良能。任公垂钓古来称,千载危台尚可登。尺泽只今无处觅,悬知深谷解为陵。
渔歌子。五代。李珣。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