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惜谷。宋代。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尝:曾经。
出:外出。
持:拿着。
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云:说。
聊:姑且。
耳:罢了。
汝:你.
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执:抓住。
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是以:因此。
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给:富裕,足,丰足。
足:足够。
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出:外出
持而鞭之 ,而:表转折。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病中于鳞过访海上。明代。王世贞。高枕吴山气忽青,柳边初系越江舲。因过海若无秋水,不谓风尘有岁星。强起精神催振动,欲眠谈理破沈冥。十年朋旧知多少,论向人才指自停。
奉和赐诗。隋代。许善心。帝道属升平,天文预观象。兹生荷化育,博施多含养。正始振皇风,端居留眷想。夕拜参近侍,朝思滥弘奖。温树贵不言,克艰庶无爽。
灌竹。宋代。程俱。户枢不容蠹,展转夕与朝。死水不赴壑,浅于杯所胶。人生戒甚逸,起我少自劳。呼僮续长绠,落落鸣桔槔。携瓢傍脩竹,灌洒绕百遭。念此十二君,离群自江皋。移栽一年馀,已长数尺梢。斋前雨霜丛,岁久根已交。交根缠箨龙,卷叶不复摇。聊苏夏日畏,未谢春雨膏。萧萧便生凉,霍若云雾消。却坐井边石,清泉濯双骹。官闲但数数,听以老圃嘲。岂敢运甓比,漫欲滋枯焦。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唐代。白居易。闻道毗陵诗酒兴,近来积渐学姑苏。罨头新令从偷去,刮骨清吟得似无。越调管吹留客曲,吴吟诗送暖寒杯。娃宫无限风流事,好遣孙心暂学来。
卜算子二首 其一。清代。张祥龄。塘暖宿鸳鸯,百树珊瑚覆。乍见东风便别离,怪得和人瘦。香颈乍回时,粉额初裁就。占得江南第一春,一夜眉梢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