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一作: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参考资料:
1、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2、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参考资料:
1、[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36页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送黎德升出守眉州 其二。宋代。洪咨夔。同是郾城客,对床如弟兄。秋风双鬓改,落日寸心明。终古方书在,随时局面更。公馀经济学,讲贯不嫌精。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鲁七星岩二十景诗 其十四 方塘鱼跃。明代。黎民表。千顷澄波溢作池,为君添作豢鱼陂。江湖老去应忘我,只是临流少惠施。
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唐代。白居易。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以旧诗寄投谢昌国三首。宋代。赵蕃。我有江西役,清江公所乡。放舟频下上,欲见苦参商。扁榜书皆到,流传句必香。何当仍大嚼,鼎味也先尝。
分得滕王阁送卢驾部师陈。明代。王宠。江汉纪南服,衡庐奠朱方。河山阻襟带,表里望荆湘。列雉郁参错,树羽尽飞扬。风清彭蠡濑,云起昭丘阳。帝子握龙节,磐石荒楚疆。中天抗瑶榭,倒景垂虹梁。鸣銮谢千载,遗构想灵光。夫君勚王事,流览恣方羊。霜凄百卉素,日落千山苍。悼古志惝恍,遭时气腾骧。北首睇辰极,东指穷扶桑。伏槛藐寰宇,观风歌吉祥。言归报明主,端笏拱岩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