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过燕支寄杜位。唐代。岑参。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此诗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吹”“卷”,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更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长安”与“日光”相比,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结句还可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无碍表达,更增诗句的人文气息。
全诗表达的感情虽极为普通,但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以自己所处环境开篇,有一种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思,同时又意指自己在这苍凉、萧索的环境中,十分孤独,因而更加怀念友人,怀念那共处的美好时光;随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证了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对典故的运用,且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更见诗人笔力之深厚。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子与方伯赴江右任兼怀德甫用晦二君。明代。王世贞。双旌宛宛向洪州,斗色虽遥渐可求。定有征君堪下榻,那无帝子共登楼。西山南浦来尊外,紫电清霜满案头。屈指三朝词酒客,几人方岳领诸侯。
题画唐马次韵。明代。童冀。泥融辇路雪初乾,蹀躞霜啼散晓寒。十载华清春梦觉,风尘今向画图看。
赠郑尊圣。宋代。释居简。束发亲前辈,三朝习旧闻。橐虚藏缺研,刻断缀残文。耆古寻无迹,嗟今独有君。怜君贫似我,分赠只溪云。
五月峡中天气歊,竹筒引水那能浇。江濆龙老卧未起,崖石不枯珠自跳。
草草杯盘对君酌,灯前疑是檐花落。毫端写出万斛珠,共向炎天作冰雹。
夜与韶美饮酒瑞白堂秉烛观跳珠,分韵得跳字。宋代。王十朋。五月峡中天气歊,竹筒引水那能浇。江濆龙老卧未起,崖石不枯珠自跳。草草杯盘对君酌,灯前疑是檐花落。毫端写出万斛珠,共向炎天作冰雹。妃子名园荔子丹,绛囊初摘堆金盘。细擘轻红唱君曲,咀嚼水晶牙颊寒。老翁真个如年少,激水成珠堪一笑。刘侯自有胸中珠,不止照人兼自照。
临江仙三首 其三。清代。张祥河。月地云阶何处是,盈盈著此明妆。朱阑扶出郁金堂。那曾抛锦瑟,锦瑟似人长。不省秋衣同病蝶,懒将肥瘦评量。归时教制芰荷裳。春星才擪邃,润与口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