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夜。唐代。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白露降了,秋空高远,江水澄清,独自在空山在深夜旅魂震惊。
岸边眠宿着孤帆的暗影,空自映照水上的是散落的疏灯。一弯新月扰自高悬天上,山上不时传来捣衣双杵的鸣声。
从客居云安算起,至今已两度与秋菊重逢,可叹我依旧卧病在山城。北方故乡的书信至今没有捎来,南飞的大雁啊怎么这般无情!
我拄着拐杖独自徘徊在屋檐下面,久久地久久地遥望牛斗二星。迢递的银河默默地从楼阁上空流过,它的来端该不是通到了长安京城?
露下:夜露降下。
空山:寂静的山中,指山城夔州。旅魂:旅情,客居他乡的情怀。
疏灯:指江边稀疏的渔火。
双杵(chǔ):古时女子捣衣,二人对坐,各持一杵。
南菊再逢:杜甫离成都后,第一个秋天在云安,第二个秋天在夔州。
北书:故乡的书信。雁无情:古称鸿雁传书,衡山有回雁峰,人未过衡州而无书信,故言雁无情。
步檐(yán):檐下的走廊。步,古代量度单位,以五尺为一步。牛斗: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
银汉:银河。凤城:秦穆公之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即称京城为凤城。此指长安。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347
2、袁慧光.杜甫湘中诗集注:岳麓书社,2010:115-116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袁慧光.杜甫湘中诗集注:岳麓书社,2010:115-116
2、夏松凉.杜诗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446-449
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优美。在这幅画面中,高天是深蓝的,疏灯是飘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渔火、山峰,相互辉映,在这优美的画面之外,又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这岂能不触动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愁肠呢?
五、六两句由写景转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诗人从成都东下至今已近两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从成都携家东下的,但秋天到达云安之后,因肺病、风痹等病复发,只得留下养病,次年夏初才抵达夔州。秋天,又从山腰客堂迁居西阁,因此说“南菊再逢”。此时诗人除了肺病和风湿痹症以外,还患有糖尿病,所以说“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划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因为时局动乱,战争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故乡亲人的来信了。夔州在长安和洛阳的南面,所以称故乡的来信为“北书”。“北书不至”,自然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却说是“雁无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无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思念。上句写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写由银河想到长安,表明思念故乡的心情。“步檐”与西阁照应,“倚杖”与“人卧病”照应。由“牛斗”而到“银汉”,由“银汉”而到“凤城”,一层一层地表现出了诗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国的过程。诗人对故国长安的无限思念就蕴含在这伫立步檐倚杖远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仇兆鳌曾经指出,这首诗在内容上和《秋兴八首》相似,可以说是八首诗的一个总括。但这首诗和《秋兴八首》在艺术上又各具特色。《秋兴八首》写景壮丽,气魄雄伟,表达诗人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对祖国命运强烈的关心,风格更为抚郁悲壮,倾吐的爱国热忱更为深沉浩瀚。这首诗虽然写景如画而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杜诗精警凝练、清丽含蓄的风格。把这首诗与《秋兴八首》加以比较,可进一步了解杜诗同中见异的创作风格,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华严岭。清代。陈梦雷。五岳峙方州,台峰争鼎辟。叠嶂凌空冥,苍茫烟雾隔。东麓耸华严,奇兀分主客。远望但阴翳,绕趾惮蹑屐。飘风怒崩崖,奔泉咽乱石。径转渐窈深,千寻列桧柏。杂树纷榛芜,衰草互狼籍。披荆历磊砢,天地忽迫窄。群峦相束缚,嵯峨悬峭壁。林杪逗日光,掩霭如将夕。出谷谓穷际,危峰尚如戟。其巅若可跻,萦回极盘躄。四顾寂无声,樵苏不留迹。落叶堕空山,如闻人咳唶。草树此俱枯,穷寒绝地脉。清非神明都,险实虎狼宅。仆马俱已疲,停鞍聊躅踯。俯视所历峰,点点但空碧。日昃下层冈,遥遥度阡陌。居人惊我来,相问咸踧。此山实奥阻,往来道不惜。鸷兽恣吞噬,壮夫亦裂魄。回首意悄然,雄怀为不怿。丈夫志四方,乾坤宁局蹐。登临戒高深,步趋亦谨择。既非事王程,胡为轻自适。高堂方寸心,寒暑未安席。履坦犹多虞,闻此心魂坼。戒哉人子躯,无事慎行役。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唐代。刘长卿。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赠郭舜举祠部新婚 其二。明代。王世贞。红蜡初镕双凤皇,新诗句好自催妆。不须谈到如皋后,一笑先应唤郭郎。
不厮知名,怎奈向、前缘注定。一封书、便成媒娉。千里相从,恰似寻盟合姓。泥泞。尚隔个、轿儿难近。薄薄纱厨,小驿夜凉人静。红一点、暗通犀晕。花月多情,摇碎半窗清影。安稳。悄不知、人痛损。
惜奴娇·不厮知名。宋代。王之道。不厮知名,怎奈向、前缘注定。一封书、便成媒娉。千里相从,恰似寻盟合姓。泥泞。尚隔个、轿儿难近。薄薄纱厨,小驿夜凉人静。红一点、暗通犀晕。花月多情,摇碎半窗清影。安稳。悄不知、人痛损。
望江南 其一。清代。严绳孙。江南好,蟹浦画难如。春酒连船浮竹叶,春厨三月有鲥鱼。只合浦边居。
再用杜子美韵十首 其八。明代。方献夫。何人窥石室,此地即瑶池。乱竹惟临水,疏藤亦作篱。湍鱼惊得饭,野鹿卧存儿。跳入虚无去,浮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