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清江引·咏所见。两汉。佚名。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定风波(应制听琵琶作)。宋代。曾觌。捍拨金泥雅制新。紫檀槽映小腰身。娅姹雏莺相对语。欣睹。上林花底暖生春。飒飒胡沙飞指下。休讶。一般奇绝称精神。向道曲终多少意。须记。昭阳殿里旧承恩。
送三门发运辛寺丞赴阙。宋代。魏野。山河仗忠信,尽室去安然。白浪为行路,戏旗认坐船。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
和孔纯老按属邑六首。宋代。王之道。石窦泠泠注竹谿,谿光浮动软琉璃。幽人爱玩不忍去,觅句坐惊红日西。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宋代。苏轼。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反。使君亦命驾,恨子林塘浅。
大中丞临海王公以举远楼十六韵见示命和率尔续貂殊忘丑陋不足辱楣栋问也。明代。王世贞。逼汉高开阁,筹边壮写图。指南通海国,走北饷天都。星欲重檐堕,云将列雉扶。淮流遥控楚,江势下吞吴。白马宣房颂,玄熊大禹谟。转输宽戍卒,利涉尽漕舻。匹练通流细,千帆挟雾粗。龙腥春动海,蚌吐夜明湖。羽卫云同合,敖仓雪并铺。已闻迁计相,仍借领兵符。阖辟新名重,浮沈往论徂。策勋须第一,有赏必称殊。事业能书鼎,诗篇可好竽。偶然存旧社,未肯忘迂儒。贵岂雕虫在,宽容尺鴳纾。知公意拂拭,矫首望长途。
八声甘州 登灵岩访琴台遗址,下憩落红亭,题句。和梦窗韵。近现代。汪东。问吴宫鹿走是何人,当时为占星。望湖波杳渺,鸱夷一舸,同载倾城。犹胜沈渊玉冷,剑水吐蛟腥。胥愤千年在,呜咽涛声。藓蚀荒台琴意,换几番宫徵,尘梦都醒。想西施妆罢,曾对越山青。倚天风、思随秋远,遣霜红、相伴落烟汀。空题恨、似弹棋局,心事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