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重别薛华。唐代。王勃。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
濯(zhuó)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绝岸:陡峭的江岸。洲渚(zhǔ):水中小块的陆地。
亘(gèn):绵延。
长天:辽阔的天空。
旅泊:飘泊。旅,一作“飘”。
栖遑(xī huáng):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潸(shān)然:流泪。
参考资料:
1、聂文郁 .王勃诗解 .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0 :105-106 .
2、(唐)王勃著 倪木兴 选注 .初唐四杰诗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21-22 .
此诗是咸亨元年(670)诗人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23-24 .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荆州之川日江日汉日沱潜日三虀其泽日云梦汉。宋代。郑刚中。江气藏空阔,春云压洲渚。蒲稗迷远目,断续川陆阻。野鹿颇公行,寒花自幽吐。不知何处村,时击祭神鼓。遥望景陵治,大泽置环堵。行行即城闉,民舍难官府。编芦辨门巷,具体亦何数。幽哉沮洳旁,谓是囚伏所。茅茨隐柴扉,一竹便撑拄。四围榆柳青,风扰乱花舞。十日南窗下,卧听清明雨。此是古章台,家山在何许。
寄朱孟真教谕。明代。吴与弼。青春桃李忆成均,两造高门剑水滨。闻说轩车能我顾,无端旧梦欲书绅。
次韵邦求少监 其二。宋代。李正民。历落嵚崎寓海滨,放怀林壑任吾真。恩垂雨露沾枯蘖,义重金兰有故人。玉笋班联年尚少,筠筒诗律意尤新。三阳交泰逢亨运,策足须登要路津。
破屋。明代。石沆。三间破屋两间空,廊壁萧然西复东。惨恻岂宜愁坐客,清虚聊称病眠翁。敢将道义夸汾水,惟有诗歌抵雒中。客到消闲无一物,竹窗明月柳桥风。
望小孤山。明代。释今覞。小孤南望水滔滔,风起帆飞急远舠。木叶欲阴山阁露,春潮初长石门高。曾游古洞多栖鹤,旧识船僧棹晚涛。却忆昔年留宿处,独吟江月不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