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宋代。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不能插翅飞向寥远苍茫的太空,却违心地在湘黔来去浪游。
三年来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叶小舟。
翩飞的白鹭激起了诗的灵感,又见青山隐现在天的尽头。
但我仍嫌未能饱览奇绝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阳楼。
苍茫: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浪荡游:毫无意思的放浪江湖之游。
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
柁:同“舵”,这里指代船。
岳阳楼坐落在岳阳(今属湖南)城西门上,唐朝开元年间所建,宋仁宗时重修,为游赏胜地,自唐以来,写岳阳楼的诗文很多。萧德藻这一首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题写的是登临岳阳楼之前的所见所感。杨万里《诚斋诗话》录有此诗,但字句有所出入。
参考资料:
1、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2-893
题写岳阳楼的诗文很多,萧德藻虽与与杜甫之作同题,但他避开了原有名篇的格局,写登临前所见所感,最后采用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篇末点题法来题写岳阳楼。这样写算是比较聪明的。
首联便发感慨:“苍茫”原意指旷远无边的样子,“浪荡”则指放浪游荡,这里相对而言,乃是别有含义,不妨说是诗人抒发这样的感慨:可叹不能像范蠡那样,乘扁舟到遥远的五湖去,在那海阔天空处尽情遨游,却违背着心愿,被拘在湖南游来荡去。
颔联承上,叙述自己几年来的“浪荡游”。诗人的慨然是不无道理的。他三年夜郎为客,今秋今日又泛一叶扁舟在洞庭湖上,的确是不曾挪离湖南一步的浪荡游。关于萧德藻的生平,资料很少,不过根据此联所写,倒可略知一二。
颈联写游洞庭。身置八百里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诗人不由得兴致勃勃。随着船身的一颠一簸,他的眼光也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地搜寻着美景,忽而在白鹭翩翩起飞处,他捕捉到了美,从而激起了灵感,吟出了诗句;忽而又在那遥远的天尽头,他看到了隐隐青山。“得句鹭飞处”颇有诗味,与下句动静结合得妙,很有情趣,虽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也算诗中较好的一联。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一动一静,境界多变。然而诗人意犹未足,于是引出下一联。
尾联上句说“犹嫌未奇绝”,意犹未足;下句说“更上岳阳楼”,干脆弃周登岸,他要高瞻远瞩,在更开阔的视野中,去发现“奇绝”的景色。这里化用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不能别创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锐,更集中凝炼,更激动人心,却也换了一种说法,有些新趣。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德藻。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朝天。宋代。罗椅。驾言出北门,长桥拱门外。双溪东西来,到此而始汇。人言似章贡,玉虹夹其背。拟作合江亭,景物无小大。
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宋代。陶梦桂。二十馀年不入山,重来疑是梦魂间。薰炉已冷灯犹在,经卷才收磬自闲。寂寂禅关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艰。朅来细说无生话,稳坐蒲团不忍还。
峡中作。唐代。卢象。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宋代。程珌。黄云衔雪天模糊,有客飘然出上都。青丝络马银兜鍪,红锦{革长}弓金仆姑。剑光压匝照路隅,帕首百骑前诃呼。不知客本山泽臞,今胡为者意气粗。自言有将新孙吴,我欲与之同减明。呜呼亡胡岂难且,病兵怯将自逃逋。胡不观昔我艺祖造中区,以兵为国垂洪模。河北河东义勇徒,二十四万鼓应枹。中兴益振尺五符,世忠淮左聚熊貙,刘锜淮西貔虎俱。上流岳飞弯天弧,金陵张浚羆捕狐。单于台下虽宽诛,采石山前已断颅。迩来残虏尚窥窬,门内群寇更睢盱。胡乃朘剥及其肤,岂止牛羊不求刍。我欲别幕飞于菟,十万一屯淮之区。技闲器利整平居,帜明鼓震蒐彼庐。精神所折虏如无,而况山东群盗乎。五符傥缺听其虚,十年且尽一赋租。斩然圻画勿牵渠,他时混一更新图。伟哉玉帐得通儒,君复碧油吐良谟,凌烟岂一貂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