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朗读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译文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见《一统志》)。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

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出自《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玷:沾辱,自谦之词。缙(jìn)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归去来兮:归去吧。来,语助词。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

2、苏轼著 .东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4月1日:138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二月,东武令赵晦之罢官归海州,苏轼作该词以赠别。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

  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任重兼乌府,时平偃豹韬。澄清湘水变,分别楚山高。

花对彤襜发,霜和白雪操。黄金装旧马,青草换新袍。

()

琼窗口。雕阑右。轻烟半羃梨花瘦。燕儿尾。莺儿嘴。

都来勾引,酒情春思。醉。醉。醉。

()

素琼太液凌波,分香映浦娇难定。盈盈缟袂,铅华净洗,闹红羞并。

水榭风来,烟乡月上,半池凉浸。讶双鸥飞去,花间莫辨,浑不破,秋光暝。

()

鹤发重华簪,都门酒共斟。家传三世学,橐有二疏金。

圣主恩如海,故山云满林。承家贤子在,相勖嗣徽音。

()

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

()

瓦棱全融,墙阴还剩,几回冻住斜阳。早梅枝上,犹压一分香。

晨起围炉小坐,听檐溜、细响晴窗。寒悄到,今番向尽,毕竟冷于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