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词

巴女词朗读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译文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注释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古时为巴国。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王墒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万州等处,皆古时巴郡。其水流经三峡下至夷陵。当盛涨时,箭飞之速,不足过矣。”

巴女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诗人二十五岁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拟民歌之作。自此之后,不断有拟作,表现了李白对民歌的倾心和学习。

参考资料:

1、刘忆萱 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2、安旗,阎琦著.国学大讲堂 李白诗集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1:110-111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

圆石磨边转片时,晴雷隐隐玉云飞。

龙身带入波涛里,化作清风去不归。

()

绮岁遗明代,於陵老灌园。

渚林同桂隐,湖水即桃源。

()

芦苇萧萧奏轻,烟雨隔南洲。小航冒冷,孤帆披湿,一路吟讴。

闲人俨似天随子,幽兴五湖秋。相知只在,渡头渔叟,沙嘴眠鸥。

()

下鹽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

()

东莱龙川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

我辈勤苦常刳心,后生懒惰自迷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