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离恨

点绛唇·离恨朗读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译文

月转换下沉了,乌鸦啼叫起来,华丽的堂室里响起了传递离情别恨的音乐。美女们愁苦烦闷,竟然顾不上罗衣被脱下来。

清亮的斑斑泪,挥洒后而柔肠寸断。憎恶人们发问,只好背着灯光暗暗地把泪水擦掉,连同脸上的化妆粉揩干净了。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双调,有41字、42字、43字诸体。

月转乌啼:表明夜深。

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的殿堂。

宫徵:这里泛指音乐。宫: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徵(zhǐ):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级。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褪:脱落。

嗔(chēn):发怒。

搵(wèn):揩拭眼泪。

残妆:被侵乱过的妆颜。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7-79

点绛唇·离恨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轼还朝,除判登闻鼓院。见宫中大量养歌女供皇公贵族享用,不禁对歌女发出同情之音,作该词以慰藉之。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7-79

  上片,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第一、二句点明时间“月转乌啼”,更暗示了此时是歌女们的凄凉酸楚的生活时刻。在一种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时刻,却从“画堂”里传来了离情别恨的音乐声,可以窥见歌女们怀念家人的伤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进一层写美人“愁闷”。不仅仅在于娱乐皇公贵族,而且还在于歌女顾不上去脱“罗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脱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画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纤弱“美人”。苏轼愤然而诉:“画堂”里充满了音乐传递的“离恨”和“愁闷”。

  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第一、二句“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写斑斑血泪变“清泪”,泪向肚里流,这种“离恨”的表现。挥泪痛断柔肠,痛向心里藏,这种“愁闷”的心情。最后三句更进一层,突出两个典型细节:一是不愿旁人细问,二是背着灯暗暗地揩拭泪水,直至揩尽被皇公贵族们所侵染过的残妆和脂粉。从清泪、柔肠、嗔人、偷搵、拭残妆这些行为的表现,将被压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为歌女感到同情和爱怜。

  该词的艺术贡献,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泪美人”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苏轼写歌女不同于其他词家,重在写“神”和内心的“凉”,具有超脱尘俗、高洁晶莹的美感,是寻常的“宫体词”不能比的。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清江江上顺风船,大轴持来得纵观。

几对江山忆谈笑,故怀书札欠平安。

()

糟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自爱淳音含太古,谁传清溜入南薰。

秋风几共橙香注,晓月曾和鹤唳闻。我欲婆娑竹林国,洗空尘耳正须君。

()

渠阳众山内,飞山郁岧峣。平嶂蟠近郭,孤峰插层霄。

仰攀万丈梯,弱袂飞狂飙。股栗不能定,地轴如动摇。

()

编茅结屋附琳宫,索价何高少室同。妙黑流传天上去,一山松竹独吟风。

()

闭门十日雨淋漓,洗尽红香了未知。

才一霎晴齐睡去,几何人见半开时。

()

相看半百。劳生等是乾坤客。功成一笑惊头白。惟有榴花,相对似颜色。
蓬莱水浅何曾隔。也应待得蟠桃摘。我歌欲和君须拍。风月年年,常恨酒杯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