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唐代。李白。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译文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
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注释
崔侍御:即崔成甫,长安人,开元中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转冯翊县尉、陕县尉,后摄监察御史,天宝五年(746),为李林甫所排挤,贬黜湘阴,乾元元年卒(见郁贤皓《李白展开阅读全文 ∨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上大人通奉寿三首 其二。南北朝。王寂。月旦人材口不谈,市朝冰炭饱经谙。平生拙宦鱼千里,投老退休僧一庵。细数行年今九九,了知得髓后三三。圣朝文物方求备,会补遗书访济南。
试院杂题五首 其二。元代。马祖常。莲炬银台堕蜡泥,氍毹重席织文鸡。计偕万里人交趾,骨买千金马月题。省树春回珠蕊亚,御沟冰泮缬波齐。胪传名上多龙虎,昨夕官占已报奎。
立秋日破晓入山携枕簟睡於禅静庵中作诗一首。宋代。毛滂。西风安起无人乡,云深万籁含清商。山容便与新秋净,稻花已作丰年香。断蝉抱柳咽残月,卧霞排雾通朝阳。过桥寺影出疏木,入户竹色来低墙。蒲团纸帐两寂寞,独有老桧磨风霜。东堂老子喜睡人,来借一榻乐未央。含风涟漪开玉脊,小屏晚绿横潇湘。梦寒支枕风入发,过眼冉冉茶烟苍。红薇花阴煮玉醴,满瓯飞雪置我旁。平生世味总如水,老大纵健肝膈凉。翛然此意不可道,卧看石竹凝孤芳。
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代。杨巨源。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馀情。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
访赵山人尔真。清代。李英。望之不尽沧江水,餐得无穷绝峤霞。短褐逍遥长独往,桃源深处访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