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同于一般的纪梦诗。以“梦回”衬托幻境旋灭,极言异乡漂泊之苦。
“梦回荒馆月笼秋”,首句即破题,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野宿在外的心中感受,为后来的景物描写、感情抒发作铺垫。次句“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此诗的诗眼。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以未眠鸥来衬托作者的辗转反侧,长夜难明的愁苦,含蓄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愁苦思乡之情。
这首诗描写秋夜景色的孤寂,不直接写梦,而梦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溢言表,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林景熙。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上亭书事。宋代。李新。自笑知公日据鞍,谁令生不近长安,此条太乐非清职,何物先生只冷官。背日潢污犹鼎沸,隔唇喉舌亦灰乾。五浆不馈寻常客,却作行人一等看。
同彦本兄弟泛舟过北山。宋代。李之仪。横截西山一叶轻,晓奁初发镜中行。异时常作玻璃观,却恐丹青画不成。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宋代。苏辙。佳人旋贴钗头胜,园父初挑雪底芹。欲得春来怕春晚,春来会似出山云。
博克达山。清代。宋伯鲁。月窟通天柱,神池戴地灵。水分双派碧,山带百峦青。松雪留仙蜕,莲花入帝瓶。三峰绝依傍,终古插苍冥。
江头雨霁。宋代。释文珦。雨收江路凉,徐行吊孤影。远岫夕阳明,平洲霁华静。渡头人尽归,佳趣在渔艇。渔翁不自知,醉卧风吹醒。
小葺檀园初成伯氏以诗落之次韵言怀。明代。李流芳。短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涧壑注流泉。放将苍翠来窗里,收取清泠到枕边。世欲何求休汗漫,我真可贵且周旋。一龛尚拟追莲社,不用居山俗已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