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垦田定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到一年,百废俱兴,民气渐复。 黎士弘的诗文(22篇)
康熙七年(1668),士弘任江西省永新县令。永新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阻塞,民生凋敝。士弘赴任后,明察暗访,尽除苛政,减征徭,理冤屈,让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还兴办书院,定期召集文人雅士研讨诗文。任职3年,政通民和。离任之日,永新父老数百人,长途跋涉到抚军门前请愿,垦求挽留士弘。随后,建黎士弘生祠于县衙前。县令张士奇《展黎公祠》诗赞云:冰鉴输人鉴,前贤是后师。昌期凡九令,不朽独公奇。”
康熙十年春,士弘升巩昌、甘州司马,曾请抚军上奏,免除旧丁额征数百亩,减轻百姓负担。后升任常州知府,适逢吴三桂煽乱,边陲震惊,又提升为洮岷(今甘肃临洮县、岷县)副使,后留甘山道,因平定吴三桂战乱有功,又提升为布政司参政。
士弘还以诗文闻名,被徐世溥,钱谦益推崇为“海内名士”,冯之图称其为“汀南异人”。著作有《托素斋文集》10卷、《仁恕堂笔记》3卷、《理信存稿》3卷、《西陲闻见歌》等。
康熙十八年(1679),士弘辞官还乡,居住于汀城西门外,著述家中。家居18年,常赋诗作文,有文人雅士拜访,无不以诚相待,谆谆诱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士弘病逝,终年80岁,葬于汀城东郊坑。
大言 其二。清代。黎士弘。庄生未闻道,李耳故疏脱。干将不示人,铅刀称善割。古来青冢上,谁为表清浊。彼哉柴桑君,耽诗诡寂寞。公田忍不收,乞食徒取薄。
大言 其三。清代。黎士弘。马安称巧仕,潘生嗟宦拙。万物各枯菀,造化何区别。达士贱权奇,名花厌高格。蟋蟀知风寒,鸿雁知霜冽。泛泛水中凫,稻粱谋亦得。
大言 其四。清代。黎士弘。花发大堤西,花发大堤东。策马谁家子,蹀躞凌春风。行道各借问,名父忝上公。郁郁守贫贱,执鞭甘所从。
书来家弟遂已破贼大桥为志数语。清代。黎士弘。南塘小儿弄兵戏,抹额红巾等山魅。夜切人肝作脯甘,对裂轻缯如破絮。杀人不死还等闲,随上军门求补吏。山中日日报揭竿,百道军书勒簿尉。簿尉何能令请行,牙兵几队趋山际。昨日书来珍重看,云已破贼数十辈。留之不可诛不胜,细作爰书别党类。我闻此语心独欢,贤者宁不当如是。呜呼作贼不死死者冤,民不作贼将徒然。
永新道中即事 其一。清代。黎士弘。河水细如线,峰峰见兀硉。散石亘中流,奔雷喧日夕。山寒鸟不飞,微雨洒衣湿。牵缆百尺高,隔树明人迹。薪烟望目劳,群虎见跳掷。长吏本凉德,敢怪尔充斥。四顾井邑荒,吁嗟悼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