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王安国的诗文(59篇) 王安国的名句(4条)
王安国(1028-1074):汉族,字平甫,生于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王安石之弟,北宋政治家、诗人。
他自幼聪颖上进,虽未曾从师入学,但写出的文章却有条理。12岁时将其所写的诗、铭、论、赋数十篇向人展示,观者无不惊叹其文采超群。他的《题滕王阁》一诗是在13岁时登滕王阁所作,诗中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从此,他的文章在士大夫和文人中流传,并得到好评。而他也越奋发读书,对诗文、词赋更有所长。他虽然多次参加应试,但因仕籍纠葛,又不愿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势谋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为此,欧阳修曾有诗说:“自惭知子不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在参加茂才考试时,负责考选的官员将其所写的文章列为第一,但未能参加进士考试。
安国不但文才出众,而且长期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广结善友,是个出名的贤士。熙宁元年(1068年)经大臣--三司使韩绮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教授西京国子。此时他已41岁,才从布衣入仕。
因是王安石胞弟,熙宁四年(1071年)任满回京,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不甚理解,颇有微词,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外面说他用人不当,敛财太急了)。这与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世称王校理。
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因而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见,当王安石劝他少沉溺于吹笛时,他则要其兄远小人。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趁王安石罢相,他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认为王安国与郑侠属同党,削职放归乡里,“天下之人皆以为冤”。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他却不幸因病亡故。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其后裔:曾孙王仕荣迁居临川荣山乡,曾孙王仕显迁东乡蒿源、浯溪一带。
他工诗善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诗工于用事,对偶亲切。其天才逸发,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
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
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
还擅长作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忆梅花。宋代。王安国。禁街人语绝諠哗,庭下微吟斗柄斜。万里云容今霰雪,一阳泉脉动萌芽。顿忘人世蓬心累,已任天年葆鬓加。早晚翩然青雀舫,满江春色看梅花。
梅花。宋代。王安国。醉笔题诗紫界墙,梅花零落扑衣裳。天香又杂杯中渌,春色还惊鬓上苍。涉世何妨为白璧,流年未必抵黄粱。一吟起我平生志,今古冥冥出处忘。
郊外。宋代。王安国。野旷天寒气象嘉,浮云浓淡日初斜。泽中雨涨无鸣鹘,荷下波翻有怒蛙。箫鼓残声来帝阙,渔樵归径见人家。尘簪羞把黄花插,不耐飞蓬斗鬓华。
六朝文物事当奇,阀阅如今举世推。射策人争看三虎,荐书吾早识孤罴。
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共羡丝纶归世掌,还看骖隔凤凰池。
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宋代。王安国。六朝文物事当奇,阀阅如今举世推。射策人争看三虎,荐书吾早识孤罴。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共羡丝纶归世掌,还看骖隔凤凰池。
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宋代。王安国。忆同支遁宿嵚崟,不负平生壮观心。北固山随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东去何时来蜡屐,天边爽气梦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