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成于郑振铎先生身后,遴选其一生写下的专谈古籍的文章精编而得。
本书对新中国军旅小说五十年的发展史、主要作家、重点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简评和概述,并将新中国军事题材小说的要目(包括短篇、中篇、长篇)附于书后,为读者的深入探讨提供了较为详尽具体的搜索引擎。
本书从媒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出发,研究了新媒体传播条件下,诗歌、文学和新闻等不同文类的形式变迁及其写作规律,其核心问题在于观察新媒介传播技术、传播工业和人们的言说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全书分为电子新媒介与语言游戏的对话、新媒介工业小说工业及其文类形态、网络“粉丝”文化传说及其想象空间等共五章。
本书收入国内外汉语句式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汉语句式研究的最新取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汉语句式研究理论探讨;二是用国际上流行的构式句法理论研究汉语具体句式;三是从词义视角和语体视角研究汉语句式,基本上涵盖了汉语句式研究的前沿问题。
本书为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材,在写法上一改过去教材撰写的模式,以具有经典意味的论文为依凭,从五个方面,通过对文学发展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解析,求得对文学史的认识。本书既是本科教材,也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重要的阅读、参考材料。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学者,本世纪最大的悲剧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
本书汇聚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早期毕业生徐景贤在哲学、史学、文学、新闻学以及天主教历史研究等领域的著作文章,以及其他序、跋、书评等文字。徐景贤是天主教教徒,毕生为教育事业和天主教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厚的成果。
本教材是《文学欣赏基础》的第二版,教材编写的目的是试图献给读者一把钥匙,让读者打开文学欣赏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本教材分为诗歌欣赏、散文欣赏、戏剧欣赏和小说欣赏四部分内容,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本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阅读的趣味性。2.注重欣赏方法的指导。3.注重版面的形象生动。4.注重吸取百家之言。5.注重练习与实践。本教材文字洗练简洁,文采斐然,可读性强,富有文学性和趣味性,既可作为本科及一般高校文学欣赏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众了解中外文学的推荐读物。
本书精心译介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俄罗斯诗歌史上“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的20位著名诗人的200首经典抒情诗,并且在翻译实例基础上进行俄诗汉译策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俄罗斯的民族风情、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为今天人们深入了解俄罗斯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有特色的视角和渠道。
本书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编辑思想只的重要著作。全书精心梳理自先秦以来历代典籍、文献等编篡、编辑等所体现的编辑思想,以历代典籍的编辑史例为个案,比较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古代以至近代编辑思想演变的特点,较准确地点评出其对编辑实践的影响,兼具学理价值和现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本书采用文化基本理论来界定网络文化概念,初步搭建了包括网络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心态、网络文化制度和网络文化传播在内的网络文化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体系,并从媒介文化批判的视角,阐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文化存量与文化增量的概念,力图推动网络文化成为21世纪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本课题通过引入生态学思想,运用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以期通过系统研究使得生态学、信息学等学科理论在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得到融合运用,并促进数字档案馆实践工作的开展,推动档案学研究深化发展。
这本小书是先生站在一个崭断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文章论述精辟,所引诗歌皆具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读来颇为惬意。
《国风书系:唐诗风情》为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代表作。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主要内容包括:宫体诗的自赎、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等。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启超。该书精选中国最经典的几种经书和子书,提示内容大旨,自表读书心得及其读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和侧重所在。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他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并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但只将以上所举的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情形,原原本本,按照时代先后,叙述一个明白,还不足以完成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第一、在于说明历代教育制度及学说之变迁的原因\"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书以《左传》文学接受为中心,从如下四个层面来展开讨论。一、考察《左传》的著述性质及成书过程。二、探寻《左传》文学接受的根源。三、勾勒《左传》文学接受的演进轨迹。四、分析明清时期的《左传》文学评点。本书力图从历史的层面对《左传》的文学特征加以考察,重在对其历史的传统资源的梳理,对于《左传》自身文学特征的考察并不多,可以说本书只是在溯本追源,通过对《左传》历史资源的清理,为进一步研究其文学作准备。
看电影是件很私密的事儿,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演员张译说:当我对一部电影不知如何解读的时候,我就会问他的意见,意见相近时,像押中了宝;意见相左时,我会瞬间倒戈。 演员袁弘说:读他的影评想看古文注释,多了一种层面的解读。 导演路阳说:希望年年读到他的影评集,有如年刊。 ……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是《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年度私藏影评集。精心收录众多大片、佳片和争议作品。阿郎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语言,重新拆解和架构出一个深邃而简单、博大且细腻的观影空间——好玩,有趣,私密,分享。 晚安,人类。
这是著名作家残雪的一部评论集。是先锋女作家残雪撰写的对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神曲》的评论集。残雪一反我国几十年来《神曲》研究的基调,抛开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外部解释,从内入手,将《神曲》看作诗人的心灵,并深入这个博大的心灵世界,将里面各层次、各部分的关系一一加以揭示,从而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基本艺术原则。此书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使读者能学会领悟西方经典文学的本质。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王福利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带你一起重读经典,领略浪漫主义的天才想象,一览绮丽非凡的卓绝意境。本书不只限于繁奥晦涩的文字解读,还有其背后的人物生存轨迹、战国纷争细节作为依托,唯有如此,才能让读者更近距离地接近文字的真实表达,才能更真切地倾听诗人的情感宣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感受《楚辞》文字的立体之美。本书对于《楚辞》的诠释,是以轻松优美的语言呈现的,并将屈原、楚国所处的战国历史,融入散文化、故事化讲述中,使读者在享受轻松阅读中,重新认识《楚辞》,更加深爱《楚辞》。品读《楚辞是一本故事书》,唤醒当下人们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我们失去的一切在这里寻找。
本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文明、历史、艺术、人性、文人、传承等类别。在每篇文章的开始,都会先援引余秋雨散文中的部分内容,以此作为出发点,解读本篇散文涉及到的文化点,并以旁征博引的形式,发散解读,不时加入当今的文化热点,使读者可以阅读到一本饱含余秋雨特色,且内容丰富的文化类作品。
此书成于郑振铎先生身后,遴选其一生写下的专谈古籍的文章精编而得。
“铅色的童年”、求学之路、教师生涯、上下求索、“儿童之友”、从海滨到山城、陈伯吹儿童文学观的初步形成等。
按照古代汉语课程文选阅读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从现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的代表性论著中精选篇章,分为音韵、文字、训诂、词汇、语法、方法论等六大专题。每一专题有导论,点出掌握此章内容的核心问题,说明本章选文之用意;每篇选文前有导言,标明本文之出处,交代写作的背景,提示文章之精义等,甚便学习。此书与南京大学新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互为表里,相配而行。
本书稿收录了著名书画评论家介子平先生的书法评论三十余篇,既有古代帝王之书事,又有各朝名家之书品,也有近现代书法界之巨擘,既是论书法,也是品读人,同时解析了书法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风格流派的特征,语言凝练,格调清雅,是书法界评论之佳作,出版价值较高。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加拿大文学开始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女作家活跃在文学舞台上,用手中的笔写出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作者重点研究了玛格丽特·劳伦斯(MargaretLaurence)、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艾丽斯·门罗(AliceMunro)和卡罗尔·希尔兹(CarolShields)这些国际级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及其影响。
本书记录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人和事,整部作品一般为作者通过今昔对比的有感而发,另一半是丰厚的史料文献的佐证。谈古论今,游刃有余,这些都基于作者有着丰厚的文学积淀。本书用详实的史料作为基础,带同读者回到了一百年前那风起云涌之时代,领略那不屈的文人风骨。
本书带着对战争记忆丧失的危机意识,在文化记忆视阈下探讨村上春树文学所承载的战争记忆,还原记忆的现场,提出文学作品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关于战争的文化记忆通过文学文本来沉淀以及发生变化,战争经验的传承,也很大程度上依靠这种相对稳定下来的文化记忆。文学文本的战争叙事可能导致战争记忆的丧失和歪曲,本书对如何进行战争经验的传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集所收入的,并非作者本人的著作,而是作者为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所编著的,曾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材料。本书选取从汉到宋代我国著名的诗篇或诗人,把古人与近人对他们的介说、诠释、评论或研究心得摘编在一起,分别列出。使读者能对这些诗篇或诗人有精要的了解,并对它们迄于当年的研究概况一目了然。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本书站在现代立场来理解传统文艺,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引人深思的观点。讨论了诗歌的欣赏标准与差异化、传统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态度以及人物评论等内容。
本卷是戏曲研究,以有关中国戏曲史的探讨、以及《词林摘艳》、《琵琶记》、《投笔记》、《买胭脂》、《水浒传》杂剧、读曲杂录十则、清人杂剧等为主,并附《缀白裘索引》。
本书收集郑振铎所写有关中国文学的杂文14篇。在文中作者针对中国文学新途径、中国文学研究者向那里去、中国文学遗产问题、文字繁简、“文艺节”、谴责小说、武侠小说、寓言的复兴、经书的效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该书前8章专言经子,颇多新意。如以“阶级之觉醒”论先秦诸子,以“个人之发现”论魏晋玄学,以“大我之寻证”论宋明六百年之理学,不乏真知灼见。该书第九章专论清代考据之学,常有精辟之论,时人有“竟体精深”的评价。全书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该书是一本学习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入门读物,出版后广为流传。
《王国维词集》系“词系列”之一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他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人间词话》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他力图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贯彻其美学理论。王国维词现存仅一百一十五首,其中绝大多数为小令。其词“大抵意深于欧(阳修),而境次于秦(观)”,真切不隔,颇多“造境”?。另附有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的导读。
《理学纲要》是吕思勉关于中国古代理学的提纲挈领之作。迄今为止,学界关于理学概要、简史性的著作难有超过《理学纲要》的。《理学纲要》以吕思勉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课程时手编讲义为基础,综合著名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而成。全书剪裁得宜,简明扼要地梳理了理学发展的过程,对宋代各理学学派、理学家的观点进行归纳并评判,是20世纪最早、影响最大的宋学著作之一
以司马谈所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为限。《陈柱:诸子概论》所论述各家次第,一依《汉书艺文志》,以各家之书均著录于《汉志》也。《陈柱:诸子概论》每家为一编,编又分章,章又分节。每编之首章为总论,次则每子一章。诸子亦不能尽述,述其要者而已。《陈柱:诸子概论》每章总论,又分本原、命名、流派、评议、家数、五节。每章各子分传略、书本、学说、三节。《陈柱:诸子概论》论述诸子学说,最注重于各人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二者。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邹韬奋,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译自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系统地概述了杜威博士的教育学说,要旨是要打破从前的阶级教育,归到民本主义的教育。前五章是就普通方面研究教育在社会方面的需要与功用,第六章提出教育的适当界说,第七章提出民本主义的社会所应有的教育条件,之后具体谈民本主义的教育,二十四章讲到“教育哲学”,最后两章是“知识论”与“道德论”。
《灵魂之旅》主要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展开言论。作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哲学家的角度,依据严谨缜密的人学理论基础,对十四个作家展开了严格而生动的文本解读。展现出这些作家及其笔下文学人物的心路历程。
本书为牛顿所撰写《英国绘画》。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所倡导的性灵说于康乾诗坛王士镇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之外,独开生面,别树一帜,江南江北靡然从之,并集结起性灵诗派,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的轨道上来作出重要贡献。作者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本书为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全面论述了浙江省近代图书出版历史,包括出版的历史背景、图书品种、图书内容、印装方式、发行情况、社会影响等。论述了浙江近代的出版事业对辛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做出的不可灭的贡献。对研究和了解我国近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历史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
此书成于郑振铎先生身后,遴选其一生写下的专谈古籍的文章精编而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传统古文经典,对提高大众文化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有重要意义。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典美文中优中选优,选出48篇古文名篇呈现给读者。作者为方便阅读把古文名篇所涉历史故事、难点重点及诵读技巧等融合到古文解读中,力求让大众读者能够利用一年的时间突破古典美文阅读的障碍,不再为阅读古典美文感到为难、吃力。
本书收徐志摩外国文学研究的散文。他在书中对印度诗人泰戈尔进行了研究,用十讲的篇幅讲解了近代英文文学,对未来派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契诃甫的一段剧文进行了翻译,研究了白郎宁夫人的情诗,介绍了一个行乞的诗人——苔微士,最后还收录了作者在苏州女子中学的一篇关于女子的讲演稿。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在北京生活了50年,1949年到台湾,后以93岁高龄病逝于台北。他研究国剧,记录民俗虽多出于个人的兴趣,但皆有大成。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戏曲的八字真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他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没,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
《清代学术概论》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林语堂先生说: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的不会误人。柏杨先生说: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作事,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本书的内容有代序、宗吾自传、厚黑学、厚黑丛话、心理与力学、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宗吾论坛七大部分内容。
《中国哲学十讲》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讲演稿整理而成,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中外哲学按照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苟子与亚里斯多德、墨子与巴门尼德、惠施公孙龙与芝诺、道家与西方主变派、儒佛混合与二希混合、朱熹王阳明与托马斯·阿奎那和邓斯·司各特、顾炎武戴震与孔德斯宾塞等进行对比分析,读后使人浑然如数千年的中西哲学亮点之“鱼”,在书中惬意地遨游着,几至于“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地步!
《阅读提升基本素养》为作者的读书笔记,所选图书有近两百本,读书种类涉及阅读力、哲学、中华文化精神、全球史和世界史、中国史、心理学、人文精神、修心养性、工作力、文学、文学作品、艺术、健康十三个门类,所选书目或为近年来市场畅销图书,或是流传多年的大家经典。笔记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自己对于所读图书内容的碎片化感受与评论,对书中精彩内容的片段式摘抄。阅读本书,有利于读者快速了解优秀图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并深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本书由浅入深讲解如何基于各大平台推荐机制与规则,创作自带爆款属性的文案。详细拆解分析爆款文,标题、内容用词、热点、文章结构、排版特点等特点,手把手教你写出句句有热词、段段有金句、篇篇是爆款的文章。同时介绍了标题生成、热点追踪、素材收集、图片视频制作、排版等多种自媒体运营工具。全民自媒体时代,拥有此书,快人一步。
《论道》运用逻辑思维探索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解开万物之道,帮助你看清这个世界。书中以中国道教的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通过西方哲学的逻辑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譬喻。他的文章纵横驰骋,极富雄辩色彩。本书精选出的200句囊括了孟子思想的菁华,引领您去思考探究人性中的向善之心。 本书查证诸多古注今释资料,旁征博引而深入浅出,对孟子智慧和经典名句加以图解、分析,让您200句通晓一本哲学经典。 跟随孟子体验生命的真谛,从而加强修养,增长智慧,增强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座里程碑。本书通过对传统的学术解读进行大众转化,将传统文化阅读者从枯燥的学术苦读中解放出来,再现西周至春秋的生活细节。从饮食、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诗经》背后的真实故事、周礼制度进行全景式呈现,使读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鲜活场景,达到读懂《诗经》、了解历史、悟透周礼的“三重阅读”效果。 本书作者王福利为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为读者提供的这种散文化、故事化的轻松阅读,不等同于快餐阅读。在回望周礼文明、回归传统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使广大读者以直观、直接的阅读体验来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品读《诗经是一本故事书》,唤醒当下人们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我们失去的一切在这里寻找。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这套书共十卷,收录了作者从开始工作至今写作的文章,有各种不同体裁,本卷是作者写的调查报告。本书分上下两卷,收录的调查报告集中于作者在中宣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所作调研得出的文字结果。其中若干地方出现职务作品痕迹,已经过加工处理。本书内容公文性质较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明确的观点表达,并通过内容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做了相关表述,有一定的系统性。可作为职业写作的参考用书。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学折射历史,用人物辐射时代,用过去映照当下,评书而不拘泥于书,说史而不局限于史,对当代文坛、社会、民族有感有悟有话说,可见知识分子之气节与社会责任感。 上部《世事成败》,针对《三国演义》前40回的内容,一回两评,言之有物,见解新颖,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绣像三国志演义》(清初)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