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见“钻冰求火”。 成语出处:《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玉洁冰清。 成语出处: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成语出处:宋·曾巩《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同“迎刃而解”。 成语出处:宋·叶适《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见“饮冰食蘖”。 成语出处:明·袁宗道《杂说》:“务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 成语出处: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见“饮冰食蘖”。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成语出处:《周易 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诗:“葛中羽扇吾方健,雪碗冰瓯子句清。”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见“瓦解冰泮”。 成语出处: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瓦解冰销真可耻,凝艳妖芳安是恃。”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成语出处: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柳永《尉迟怀》词:“绸缪凤阵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西江月·和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北史 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语本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比喻徒劳无益。 成语出处:语出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的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成语出处:《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宋·张淏《云谷杂记》卷首:“绝编坏简徒自苦,炊沙镂冰初何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冰清玉洁。 成语出处:汉 孔融《卫尉张俭碑》:“君禀干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指冷冷清清。 成语出处:《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德行高洁。 成语出处:《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绰《原宪赞》:“原宪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术。”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德行高洁。 成语出处:《初学记》卷宗十七引《吴先贤传 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详细解释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成语解释: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成语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详细解释
|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成语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成语出处:宋 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刺骄》:“欲望肃雍济济,后生有式,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成语出处:《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第69卷:“窃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 成语出处: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玉洁冰清,华子全之神彩。”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成语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成语出处:《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成语出处:明·杨慎《<古文参同契>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离章错简,雾释冰融。”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成语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成语出处:宋 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成语出处:《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见“凄风苦雨”。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纸张。 成语出处: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后三年,当予亡命,萧永言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成语出处:《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成语出处: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琼:美玉。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 成语出处:明 杨慎《升庵诗话 孙器之评诗》:“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成语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成语出处: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用冷酷的话伤人。 成语出处: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成语出处:《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履:践;踏。面临深渊;脚踩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稍一不慎就出问题。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冷言冷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同“凛若冰霜”。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同“凛若冰霜”。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成语出处: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见“饮冰食檗”。 成语出处: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指冰下水流之声。 成语出处:《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言涣然冰释。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言涣然冰释。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言涣然冰释。 成语出处:南朝·梁·何炯《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钻仰渊秘,涣尔冰开。”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犹言涣然冰释。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成语出处: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成语出处: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详细解释
| 成语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成语出处: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详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