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易错的成语

共 442 个成语

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成语解释: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详细解释

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wù

成语解释: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详细解释

不容置喙

bù róng zhì huì

成语解释: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详细解释

不情之请

bù qíng zhī qǐng

成语解释: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详细解释

不足为训

bù zú wéi xùn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详细解释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详细解释

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成语解释: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详细解释

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成语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详细解释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解释: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详细解释

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

成语解释: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详细解释

百无聊赖

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成语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详细解释

筚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详细解释

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成语解释: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详细解释

不名一文

bù míng yī wén

成语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详细解释

敝帚自珍

bì zhǒu zì zhēn

成语解释: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成语出处: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详细解释

不绝如缕

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详细解释

抱残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成语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详细解释

不即不离

bù jí bù lí

成语解释: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详细解释

暴戾恣睢

bào lì zì suī

成语解释: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详细解释

敝帚千金

bì zhǒu qiān jīn

成语解释:敝:破旧;敝帚:破旧的扫帚。自己的破扫帚;却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十分爱惜。

成语出处:汉 刘珍《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详细解释

拔刀相助

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详细解释

不肖子孙

bù xiào zǐ sūn

成语解释: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成语出处: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

详细解释

别无长物

bié wú cháng wù

成语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详细解释

别出机杼

bié chū jī zhù

成语解释: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成语出处:宋 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详细解释

表里山河

biǎo lǐ shān hé

成语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详细解释

避让贤路

bì ràng xián lù

成语解释: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详细解释

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成语解释: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详细解释

不虞之誉

bù yú zhī yù

成语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详细解释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详细解释

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成语解释: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详细解释

安土重迁

ān tǔ zhòng qiān

成语解释: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详细解释

爱屋及乌

ài wū jí wū

成语解释: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详细解释

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详细解释

安步当车

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解释: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详细解释

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详细解释

嗷嗷待哺

áo áo dài bǔ

成语解释:嗷嗷:哀鸣声;待哺:等待喂养。原指雏鸟饥饿时哀叫着;等待母鸡来喂食。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等待救济;援助。

成语出处:清 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详细解释

按图索骥

àn tú suǒ jì

成语解释: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详细解释

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详细解释

安身立命

ān shēn lì mìng

成语解释: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详细解释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成语解释: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成语出处: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详细解释

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详细解释

安时处顺

ān shí chǔ shùn

成语解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