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成语

共 328 个成语

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详细解释

震天动地

zhèn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详细解释

甄奇录异

zhēn qí lù yì

成语解释: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详细解释

针芥相投

zhēn jiè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详细解释

枝附叶连

zhī fù yè lián

成语解释:见“枝附叶着”。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详细解释

陟罚臧否

zhì fá zāng fǒu

成语解释:赏罚褒贬。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详细解释

一心一意

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详细解释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详细解释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详细解释

有勇有谋

yǒu yǒng yǒu móu

成语解释: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详细解释

扬汤止沸

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语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详细解释

鱼贯而入

yú guàn ér rù

成语解释: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详细解释

延颈鹤望

yán jǐng hè wàng

成语解释: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详细解释

衣轻乘肥

yì qīng chéng féi

成语解释: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详细解释

掩目捕雀

yǎn mù bǔ què

成语解释: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

详细解释

以往鉴来

yǐ wǎng jiàn lái

成语解释: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详细解释

游辞巧饰

yóu cí qiǎo shì

成语解释: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详细解释

一无所取

yī wú suǒ qǔ

成语解释: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详细解释

衣绣昼行

yì xiù zhòu xíng

成语解释: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详细解释

饮醇自醉

yǐn chún zì zuì

成语解释: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详细解释

元龙高卧

yuán lóng gāo wò

成语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详细解释

元龙豪气

yuán lóng háo qì

成语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详细解释

一座皆惊

yī zuò jiē jīng

成语解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详细解释

一心一计

yī xīn yī jì

成语解释:一心一意。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详细解释

下笔成章

xià b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详细解释

先公后私

xiān gōng hòu sī

成语解释: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详细解释

胸中鳞甲

xiōng zhōng lín jiǎ

成语解释:比喻存心险恶。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详细解释

洗脚上船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成语解释: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成语出处: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详细解释

无地自容

wú dì zì róng

成语解释: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详细解释

无所不为

wú suǒ bù wéi

成语解释: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详细解释

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成语解释: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详细解释

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成语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成语出处: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详细解释

微过细故

wēi guò xì gù

成语解释: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详细解释

万世师表

wàn shì shī biǎo

成语解释: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详细解释

望风希旨

wàng fēng xī zhǐ

成语解释: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详细解释

闻雷失箸

wén léi shī zhù

成语解释: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详细解释

问舍求田

wèn shě qiú tián

成语解释: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详细解释

味如鸡肋

wèi rú jī lèi

成语解释: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详细解释

位极人臣

wèi jí rén chén

成语解释: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详细解释

望风希指

wàng fēng xī zhǐ

成语解释: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详细解释

无须之祸

wú xū zhī huò

成语解释:《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详细解释

万全之计

wàn quán zhī jì

成语解释: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详细解释

体无完肤

tǐ wú wán fū

成语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详细解释

谈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

成语解释: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详细解释

头没杯案

tóu mò bēi àn

成语解释: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详细解释

土龙刍狗

tǔ lóng chú gǒu

成语解释: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详细解释

同恶相济

tóng wù xiāng jì

成语解释: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成语出处: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详细解释

同心一意

tóng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详细解释

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成语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详细解释

所向无敌

suǒ xiàng wú dí

成语解释: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详细解释

事无巨细

shì wú jù xì

成语解释:巨:大。事情无论大小,同等对待。亦作“事无大小”,“事无小大”。

成语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详细解释

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详细解释

死不瞑目

sǐ bù míng mù

成语解释: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详细解释

势倾天下

shì qī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详细解释

上楼去梯

shàng lóu qù tī

成语解释: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详细解释

三余读书

sān yú dú shū

成语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详细解释

升堂拜母

shēng táng bài mǔ

成语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详细解释

十鼠同穴

shí shǔ tóng xué

成语解释: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详细解释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

成语解释: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详细解释

四海鼎沸

sì hǎi dǐng fèi

成语解释: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详细解释

搜章摘句

sōu zhāng zhāi jù

成语解释: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详细解释

率由旧则

shuài yóu jiù zé

成语解释:率:遵循;旧则:老法规。完全依循旧规办事。同“率由旧章”。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书 任城陈萧王传》:“万邦既化,率由旧则。”

详细解释

如鱼得水

rú yú dé shuǐ

成语解释: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详细解释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成语解释: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详细解释

如雷灌耳

rú léi guàn ěr

成语解释: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成语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详细解释

倾家荡产

qīng jiā dàng chǎn

成语解释: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详细解释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解释: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详细解释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成语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详细解释

弃之可惜

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扔掉它未免可惜。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详细解释

穷鸟入怀

qióng niǎo rù huái

成语解释: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成语出处:晋 孙盛《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详细解释

倾耳注目

qīng ěr zhù mù

成语解释: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详细解释

青蝇吊客

qīng yíng diào kè

成语解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详细解释

倩人捉刀

qiàn rén zhuō dāo

成语解释: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详细解释

乞儿乘车

qǐ ér chéng chē

成语解释: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

详细解释

禽息鸟视

qín xī niǎo shì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详细解释

气涌如山

qì yǒ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恼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详细解释

求田问舍

qiú tián wèn shě

成语解释: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详细解释

七纵七禽

qī zòng qī qín

成语解释: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亦作“七纵七擒”。

成语出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详细解释

前街后巷

qián jiē hòu xiàng

成语解释:指各处的街巷。

成语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上:“[董卓]方欲兴兵,忽听得城内大喊声,闭了城门,急点军数千余人,前街后巷,罗纹结角,军兵都把了。”

详细解释

普天同庆

pǔ tiān tóng qìng

成语解释: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详细解释

剖蚌求珠

pōu bàng qiú zhū

成语解释: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详细解释

攀龙附骥

pān lóng fù jì

成语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详细解释

南州冠冕

nán zhōu guān miǎn

成语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详细解释

泥蟠不滓

ní pān bù zǐ

成语解释: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详细解释

迷途知返

mí tú zhī fǎn

成语解释: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详细解释

秘而不露

mì ér bù lù

成语解释: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详细解释

迷而不反

mí ér bù fǎn

成语解释: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详细解释

迷而知反

mí ér zhī fǎn

成语解释: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详细解释

名垂后世

míng chuí hòu shì

成语解释: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详细解释

秘而不宣

mì ér bù xuān

成语解释: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详细解释

民殷国富

mín yīn guó fù

成语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详细解释

狼狈不堪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详细解释

流芳百世

liú fāng bǎi shì

成语解释: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详细解释

老生常谈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详细解释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详细解释

蓝田生玉

lán tián shēng yù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详细解释

龙骧虎步

lóng xiāng hǔ bù

成语解释: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详细解释

雷霆之怒

léi tíng zhī nù

成语解释: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详细解释

龙骧虎视

lóng xiāng hǔ shì

成语解释: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成语出处: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详细解释

路人皆知

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