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子崖遗址因首次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所在地龙山街道命名为“龙山文化”。
2、从一万年前的李家沟文化到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从氏族聚落到古城堡、古城群落,历史从未在这里中断。
3、漳河型先商文化是在本地龙山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大量晋中地区文化的因素形成的,同时受到山东岳石、二里头等其他文化的影响。
4、该遗址龙山文化创造者的族属应与著名的颛顼部族有密切的关系。
5、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
6、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了宝贵的材料。
7、如山东腾县墓葬中已出现了木椁,胶县龙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琀。
8、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
9、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发现,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材料。
10、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基址、台基和屋顶形式方面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列举了龙山文化以来的考古、文献等方面资料。
11、本文通过对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殉人祭遗存的考察,以探讨龙山文化时代的社会性质。
12、徐堡城址是豫西北地区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唐虞时代。
13、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无论是耳环,挂件,手臂饰,胸邓军反映现代风格和文化魅力的强烈意识。
14、城内发现的大型宫庙和廊庑式建筑基址,在同期龙山文化城址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15、豫东、鲁西南地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分布的一个重要地区。
16、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小城基本是同时期修建而成,原本是一体的。
17、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具有以石家河文化为主体且受到龙山文化较强影响的边缘文化特征。
18、龙山文化中黑陶独特的“黑、薄、光、纽、挺”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原始的尚黑观念、审美与实用结合的能动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本文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为夏代早期文化,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为后羿、寒浞代夏以后的物质文化,新砦期二里头文化的发现既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隙,也证实二里头文化第一期非为夏代文化的初始。
20、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迹象。
21、从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已知的龙山文化遗址分析,龙山文化时期没有发现大的文化断层。
22、新密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龙山文化晚期城址之一。
23、河南省新密市新砦城址新近发掘出规模宏大的龙山文化晚期和新砦期城址。
24、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
25、这三大圈恰好与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布格局基本吻合。
26、晚年隐居元氏封龙山,聚徒讲学,重建了封龙山书院,继承和保护了中原文化。
27、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28、这里,曾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将济南古老的文明告诉了世界;
29、山东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海岱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海岱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0、山东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海岱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31、目前,学术界尚未提出一套系统的界定礼器的标准,对山东龙山文化礼器亦未有系统研究。
32、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发现大量的具有文明因素的遗存——城址、礼仪性建筑基址、礼器、卜骨等。
33、三义寨龙山文化因素分析;
34、该遗址龙山文化性质上应属于豫北地区龙山文化宜丘类型;
35、学术界提出“新砦期”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过渡遗存把二里头文化和当地龙山文化联接起来,并以此作为探求早期夏文化和夏王朝起始年代的考古学基础。
36、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