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造句



1、荀子主张富国必须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2、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3、我国古人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汉书》中有“久入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的说法。

4、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

5、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弘扬荀子文化,建设和谐安泽,还要研究和继承荀子“群居和一”的社会和谐思想。

7、“富而好礼、富而无骄、富而有义”,荀子认为财富的方法应是“以义制利、以礼节用、善藏其余”。

8、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9、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10、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

11、此类价值观来源于独尊儒术之前的“原本儒家”,孟子和荀子

12、孟子说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发扬;另一个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则说人性是恶的,因为性恶,才需要很多的教养和禁忌去限制。

13、讲毕,作次日讲义,讲荀子传经之功,遂归。

14、荀子在百家争鸣中确立的性恶论成为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15、从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到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诸多教育家都对学术氛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

16、首先从人性论出发,荀子的性恶论是最容易误解的命题。

17、荀子的名实观主要是对孔子正名主义的继承,同时也受到名辩学派的影响。

18、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19、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性。

20、老子在本体论层面展开对“蔽”的思考,这使其不同于荀子所说的“解蔽”,不能将其理解为认知层面的“蒙蔽”。

21、荀子说,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2、荀子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亦不出“明明德”之范围,而其泛论群居生活之重要,群居生活之不能不有规律,亦无非阐发“新民”二字之真谛而已。

23、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24、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著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

25、古代的公孙尼子和荀子是大音乐理论家,王金海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这就能解释王金海为什么能够画如此深奥的禅意意象画。

26、荀学的理论意义及思维模式对于后世学者及海外同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择两位思想家作为代表人物以说明这点:荀子弟子韩非和日本学者荻生徂徕。

27、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

28、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29、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

3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31、荀子从他的道出发,用象征的思维看待自然物和文学,从而构成其文艺的象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