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成语

共 328 个成语

走石飞沙

zǒu shí fēi shā

成语解释: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详细解释

总角之好

zǒng jiǎo zhī hǎo

成语解释: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 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详细解释

自新之路

zì xīn zhī lù

成语解释: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详细解释

孳孳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详细解释

卓荦超伦

zhuó luò chāo lún

成语解释: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成语出处:《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详细解释

舟水之喻

zhōu shuǐ zhī yù

成语解释: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详细解释

智均力敌

z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详细解释

掷鼠忌器

zhì shǔ jì qì

成语解释:犹言投鼠忌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详细解释

直言正色

zhí yán zhèng sè

成语解释: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详细解释

政令不一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语解释: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成语出处:《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详细解释

运筹演谋

yùn chóu yǎn móu

成语解释:同“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

详细解释

云中白鹤

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语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详细解释

刖趾适屦

yuè zhǐ shì jù

成语解释: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详细解释

原始见终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成语解释: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详细解释

渊清玉絜

yuān qīng yù gōng

成语解释: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

详细解释

忧公忘私

yōu gōng wàng sī

成语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详细解释

一坐尽惊

yī zuò jìn jīng

成语解释:谓满座皆惊服。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详细解释

一身是胆

yī shēn shì dǎn

成语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详细解释

一举两全

yī jǔ liǎng quán

成语解释: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详细解释

一夫之勇

yī fū zhī yǒng

成语解释:犹言匹夫之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详细解释

要言不烦

yào yán bù fá

成语解释: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详细解释

晏然自若

yàn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详细解释

言笑自若

yán xiào zì ruò

成语解释: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详细解释

雅量高致

yǎ liàng gāo zhì

成语解释: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详细解释

寻章摘句

xún zhāng zhāi jù

成语解释: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详细解释

行师动众

xíng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谓指挥大军作战。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详细解释

所向无前

suǒ xiàng wú qián

成语解释: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详细解释

受制于人

shòu zhì yú rén

成语解释: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详细解释

释生取义

shì shēng qǔ yì

成语解释:犹言舍生取义。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详细解释

事生肘腋

shì shēng zhǒu yè

成语解释: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详细解释

市不二价

shì bù èr jià

成语解释: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详细解释

石城汤池

shí chéng tāng shi

成语解释: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详细解释

深根固本

shēn gēn gù běn

成语解释:同“深根固柢”。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详细解释

身无完肤

shēn wú wán fū

成语解释: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详细解释

身历其境

shēn lì qí jìng

成语解释: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详细解释

去邪归正

qù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详细解释

亲临其境

qīn lín qí jìng

成语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详细解释

旌旗卷舒

jīng qí juǎn shū

成语解释: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书 傅嘏传》:“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

详细解释

惊肉生髀

jīng ròu shēng bì

成语解释: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详细解释

进退狼狈

jìn tuì láng bèi

成语解释: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详细解释

进可替否

jìn kě tì fǒu

成语解释: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详细解释

金城石室

jīn chéng shí shì

成语解释:比喻险固的城池。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详细解释

煎水作冰

jiān shuǐ zuò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的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详细解释

计穷虑极

jì qióng lǜ jí

成语解释:谓计虑穷尽。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详细解释

祸生肘腋

huò shēng zhǒu yè

成语解释: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详细解释

回筹转策

huí chóu zhuǎn cè

成语解释: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诸葛恪别传》:“[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详细解释

黄旗紫盖

huáng qí zǐ gài

成语解释: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详细解释

观衅伺隙

guān xìn sì xì

成语解释: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详细解释

根据槃互

gēn jù pán hù

成语解释: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曹爽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

详细解释

负重致远

fù zhòng zhì yuǎn

成语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详细解释

风激电飞

fēng jī diàn fēi

成语解释:形容势猛。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详细解释

短兵接战

duǎn bīng jiē zhàn

成语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详细解释

斗量车载

dǒu liáng chē zài

成语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详细解释

叠矩重规

dié jǔ chóng guī

成语解释: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书 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详细解释

当今无辈

dāng jīn wú bèi

成语解释:目前没人能比得上。辈,比。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孙权]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

详细解释

胆大如斗

dǎn dà rú dǒu

成语解释:形容胆量极大。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详细解释

粗衣恶食

cū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详细解释

吹毛求瑕

chuī máo qiú xiá

成语解释:同“吹毛求疵”。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详细解释

崇本抑末

chóng běn yì mò

成语解释: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详细解释

持久之计

chí jiǔ zhī jì

成语解释: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详细解释

超群绝伦

chāo qún jué lún

成语解释: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详细解释

不足为虑

bù zú wéi lǜ

成语解释:足:值得;虑:忧。不值得忧虑担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详细解释

不知所言

bù zhī suǒ yán

成语解释:见“不知所云”。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详细解释

不急之务

bù jí zhī wù

成语解释: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详细解释

不遑宁息

bù huáng níng xī

成语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详细解释

不避艰险

bù bì jiān xiǎn

成语解释:不畏惧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详细解释

并威偶势

bìng wēi ǒu shì

成语解释:指聚集声威势力。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详细解释

并驱争先

bìng qū zhēng xiān

成语解释:指竞争高下。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详细解释

冰散瓦解

bīng sàn wǎ jiě

成语解释: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详细解释

闭门思愆

bì gé sī qiān

成语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详细解释

背本就末

bèi běn jiù mò

成语解释: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详细解释

抱薪救焚

bào xīn jiù fén

成语解释: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详细解释

百举百捷

bǎi jǔ bǎi jié

成语解释: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详细解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详细解释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详细解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详细解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成语解释: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详细解释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详细解释

识时务者为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语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详细解释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出处: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详细解释

喜怒不形于色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成语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详细解释

秋风扫落叶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成语解释: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扫除净尽。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详细解释

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详细解释

一身都是胆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成语解释:极言胆大勇敢。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详细解释

猕猴骑土牛

mí hóu qí tǔ niú

成语解释: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详细解释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成语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详细解释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详细解释

自给自足

zì jǐ zì zú

成语解释: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详细解释

肘腋之患

zhǒu yè zhī huàn

成语解释: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详细解释

冢中枯骨

zhǒng zhōng kū gǔ

成语解释: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详细解释

折节下士

zhé jié xià shì

成语解释: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详细解释

芝艾俱焚

zhī ài jù fén

成语解释: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详细解释

枕石漱流

zhěn shí shù liú

成语解释:旧时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详细解释

走伏无地

zǒu fú wú dì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详细解释

钟鸣漏尽

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语解释: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详细解释

壮士解腕

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详细解释

坐不窥堂

zùo bù kuī táng

成语解释: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详细解释

周郎顾曲

zhōu láng gù qǔ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详细解释

指鹿作马

zhǐ lù zuò mǎ

成语解释: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详细解释

遭遇际会

zāo yù jì huì

成语解释:犹言逢遇时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